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圆叶牵牛:缠绵之中开疆霸土
作者:萧野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21 16:31: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如今,牵牛花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栽培花卉之一,以致有一个英文名称就叫“Japanese morning glory”(日本朝颜花)。1958年,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出版了关于牵牛花的专著《原色朝颜图鉴》,详尽介绍了牵牛花在日本的发展史、品种、遗传因子、栽培经验等。我国以牵牛花为材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园艺性状、遗传特征、及有关生理学等方面。

 

 

圆叶牵牛的果子近球形或卵形,内含3~6粒种子。

 

遮天蔽日  毒害旁物

 

圆叶牵牛藤蔓茂密,披绿成荫,通常作为观赏花卉培植,不曾想它们在适宜条件下也会凶相毕露,酿成惨祸。它们细长的绿茎盘根错节,大量缠绕在侧柏、圆柏等生长缓慢的园林树种之上。心形叶片联合起来如瓦片一般覆盖在树冠之上,把它们占据的地盘盖得密不透光。久而久之,柏树等植物便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制造养分而慢慢枯死。

除了和本地植物竞争光、水、肥等资源外,圆叶牵牛还向环境中释放一些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影响周围本地植物的生长发育,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本地植物减产,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这些次生代谢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这种影响即是化感作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在外来杂草成功入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感作用主要是指一个活体植物通过茎叶挥发、茎叶淋溶、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牵牛花的茎具有缠绕性

 

 

河北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曾采集无病虫害的圆叶牵牛植株地上部分,将其清洗、晾干、剪碎,用蒸馏水浸泡48小时,期间摇晃,过滤后制备浓度为10%的浸提液,将消毒后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浸提液,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常规培养,重复3次,每天添加等量的处理液,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连续观察7天。

结果发现,随着圆叶牵牛浸提液浓度提高,小麦的发芽率明显下降,根长、苗高、活力指数被明显抑制,这表明圆叶牵牛存在化感物质,会抑制该类作物的生长发育,继而影响最终产量。研究人员推测,圆叶牵牛的化感物质可能存在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通过残枝分解、雨水淋溶、茎叶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进而影响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

 

 

圆叶牵牛  

 

33省级行政区域“沦陷”

 

1890年,我国已经开始栽培圆叶牵牛,主要是人为引种而导致传播和扩散。它装点环境的特点使其不容易被人类破坏,反过来更成就了它的嚣张入侵。如今,在除澳门之外的33个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它的足迹。它之所以到2014年才被列入我国第三批入侵物种名单,是由于扩散加剧,对本土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环绕纠缠和笼盖在其他植物上,一旦安营扎寨,就会排挤本地植物,将之推入死路。除了在农田、马路边、花园等地为非作歹,它还入侵原始林区和河岸地带。

对入侵植物采取精确的管理方法,还得取决于各项因素,如地形、人力成本、侵扰的严重性以及其他入侵物种的存在情况。对圆叶牵牛最好的管理方式是预防,不要随意种植。若预防未果,应尽早发现、迅即反应,在其形成燎原之势前斩草除根,防止它们开疆辟土,建立生存区域。

 

 

普通牵牛

 

对于已经形成入侵片区的圆叶牵牛,要完全清除是一项令人抓狂、耗时多年的任务。若采用物理方式,可在圆叶牵牛的幼苗期进行人工铲除,亦可在其结籽前刈割灭除。只是拔除这类杂草,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任务,得经年累月不辞辛劳地挖掉植株。铲除前一天得好好浇水,挖出后最好将圆叶牵牛焚烧,不要将其根茎用于堆肥。还可在春天使用防草布,使其籽苗窒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