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经济发展透支环境资源 全国70%江河受到污染
作者:陈泽伟等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20:04: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能源结构调整、集中供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些年来,各地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就全国来看,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仍有40%的城市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燃煤电厂和炼焦厂是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全国燃煤电厂建成脱硫设施的装机容量只有5300万千瓦,仅占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的14%。山西省是炼焦工业的大户,2005年焦炭产量达到8000多万吨,排放大量的含硫化合物。据有关部门反映,山西省现有的680多家焦化企业中,仅有65家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而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只有30多家,仅占总数的5%左右。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导致了酸雨污染,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严重危害到土壤质量和食物安全。2005年监测的696个市县中,有一半以上都出现了酸雨,个别地方酸雨频率达到百分之百,已经到了逢雨必酸的地步。


 

  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也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05年,全国可吸入颗粒物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35.8%,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宁夏和四川等地。可吸入颗粒物与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关系密切。2005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到1182万吨,不仅没有完成“十五”计划削减9%的指标,反而还有所增加;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911万吨,也没有达到“十五”计划的削减目标。山西全省11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没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只有太原、长治达到了三级标准,其他9个城市都劣于国家三级标准。


 

  环保力度亟待加大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尖锐地指出,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从这次检查和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还有许多艰苦工作亟待去做。”盛华仁在报告中坦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应当迅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狠抓思想认识的落实、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落实、狠抓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的落实……盛华仁一口气以六个“狠抓”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了建议。“要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环保责任挂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盛华仁的话语重心长,也意味深长。


 

  此前,中国已经出台《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依此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


 

  盛华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明年上半年听取国务院关于“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落实情况的专项报告,并委托全国人大环资委继续跟踪检查。


 

  “今后几年,我们每年都将对环境保护落实、环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透露,全国人大环资委正在就“惩罚力度”问题进行研究,就是要加大对违反环保法律现象的惩罚力度,提高惩罚额度,以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