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年风雨兼程 “蓝天”一如既往
作者:江西师大蓝天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22:16:4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三、社会反馈

  “蓝天”成立十年来,在校内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得到了政府、NGO、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吸引了从多媒体的目光。

  1999年暑假,为响应全国保护母亲河的号召,“蓝天”的“保护赣江--爱我江西”环保宣传活动,得到沿赣江主要城市居民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得到中央电视台、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以及《中国环境报》等10多家媒体30余次的关注和报道,并有多人获得团中央和省里的表彰。

  2001年,“蓝天”在江西省各地区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环保调研和宣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江西省各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荣获2001年度“江西省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002年6月,“蓝天”环保社团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国家林业局履约办等举办的“走进国际重要湿地——2002年湿地使者行动”。通过竞标和网上答辩,成为全国10个入围社团之一。实地活动受到WWF多名专家和省内外环保人士的高度评价,并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有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在内的40多家新闻单位对活动进行了100多次相关报道。最终,“蓝天”以出色的表现,荣获全国唯一的一等奖。

  2003年5月,“蓝天”组织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气候变化环保公益广告设计大赛,选送的作品获一个全国二等奖、四个优秀奖。在江西赛区,“蓝天”选送的十幅作品囊括江西省前十名,“蓝天”荣获江西省优秀组织单位。

  2004年3月,“蓝天”环保社团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湄公河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共同举办的“生命之河:从高山到大海¬¬¬2004年湿地使者行动”活动中,从全球60多所高校(全国28所高校,江西5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2004年江西省湿地使者行动中心。在活动中,“蓝天”寻求广泛的合作,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生Howard Lin作为湿地使者始终参与了“蓝天”的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兄弟院校的环保志愿者加盟,联系了活动地点的一些中、小学一起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蓝天”的活动得到人民网、中国环境报、江西日报、新华网等50多家媒体对80多次报道。最终,“蓝天”环保社团以0.01分的微弱差距获得全国第二名。

  2004年11月,“蓝天”环保社团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校示范社团”。

  丰硕的成果给“蓝天”人带来了荣誉,也让“蓝天”社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校学生社团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如今,江西师范大学“蓝天”环保社团已经聚集了全校1000多名环保有志青年,他们来自不同学院,具备各专业知识。同时,“蓝天”还借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使者行动”为契机,建立了高校环境保护网络,与赣南师范学院、井冈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联系。并在鄱阳湖区吴城、星子等地的中小学招募了大量青少年志愿者。

  2005年,“蓝天”环保社团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蓝天”又迎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各项事业不断发展。3月与江西省山江湖发展促进会签定《鄱阳湖保护》项目,项目由德国全球自然基金资助,这是社团首次承担项目任务。4月22日第36个世界地球日,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南昌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在八一广场联合开展大型宣教活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新华社江西分社等十几次新闻报道。

  2005年湿地使者行动,社团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活动目标,获全国二等奖,并获全国十佳团队称号。此次活动,“蓝天”环保社团针对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支流赣江,提出“昨天、今天、明天---保护赣江,还长江生命之网”的活动主题,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现状的分析,未来发展的展望及规划”为宣传教育内容,增强流域居民对河流的认识与保护。同时,收集近50年来赣江活力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和不利影响的案例,通过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流域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保持流域经济持续有效的增长,促进社会的发展。

  2006年,“蓝天”环保社团正努力创办江西省绿色营,携手全省环保力量,共同为江西的环境保护事业奉献青春与热情。

  近5五社团获奖情况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