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土地潜力让可持续不再是空想
作者:刘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7 11:54: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特约撰稿 刘毅

联合国环境署第一份土地潜力评估报告的领衔作者、兼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杰弗瑞·赫里克(Jeffrey E.Herrick)博士近日来到北京,出席报告《释放土地资源可持续潜力:评估系统、战略与工具》的全球发布仪式。面对全球不断增长的土地资源压力,他呼吁人们重新认识每一块土地,发掘它们独特的潜力,从而实现土地可持续的高产出。

赫里克认为,“即便两块土地紧紧相邻,它们的潜力也可能完全不同。”对土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深刻认识,也许可以追溯到30年前他在中国长达3个月的背包之旅。当时,作为农学专业的研究生,赫里克亲眼看到了刚刚改革开放后,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面貌。他发现,在中国,各个地区呈现巨大差异,包括平原、水田,戈壁、绿洲和高原等,这些地域面貌的多样让他印象深刻。

合理评估土地潜力

“农民当然了解自己的土地,但土地本身也在经历变化,”赫里克说。土壤的养分会自然耗竭,水和风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土壤,化学污染在威胁耕地,城镇化造成地表硬化,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造成灾难性后果等。

由此看来,对每一块土地的状况进行及时的综合评估,将有助于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常常只从好种子、好肥料入手,却忽略了利用土地本身的潜质,其实这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赫里克说。

目前,在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土地评估系统主要有两种:美国农业部(USDA)的地力分类系统(LCC)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农业生态分区系统(AEZ)。前者侧重土地退化的管理,后者关注如何提高产量。但赫里克建议应当建立更全面、更精准的评估框架,从而实现长期的高产量目标。

赫里克认为,土地评估要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要素,如土壤、地形、气候等。通过充分了解一块土地的特质,将会更了解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帮助农民找到最为匹配的作物,从而实现最大效益。

赫里克曾在墨西哥见到一块地,山坡上种玉米,但有些地方已经露出黄土,而坡下的平地则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牧草,非常健康。据赫里克分析,山坡受到水力、风力侵蚀比较严重,地表土壤逐渐被冲刷到了下面的平地。如果农民能意识到土地发生的变化,就可以重新考虑利用方式,比如在坡上种草,而在平地种玉米,简单交换一下就能带来“双赢”效果,既提高了玉米产量,又恢复了地力。

农民互助可行性大

然而,这种理论上的“简单”交换也许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坡上、坡下也许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们的主人有不同的需求。”赫里克说:“如果按照科学研究来种地,一旦失败,农民就没饭吃,但对科学家来说,这只是一次实验,再试一次就好了。”

这也解释了土地评估系统长期面临的尴尬处境——大量评估数据和成果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应用。对农民来说,科学家们只是一个外来者,拿着一堆仪器、数据指指点点,不值得信任。

对此,赫里克的解决方案是:让农民帮助农民。他目前正率领团队开发“全球土地潜力知识系统(Global Land-Potential Knowledge System, LandPKS)”,通过智能手机将一个个的农民同整个土地评估知识体系连接起来,实现农民同数据库,以及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这个系统的APP已经在Google应用商店上线,打开APP,系统就会通过GPS自动定位,并随即调取相应土壤地图和气候数据库,同时系统会引导农民对土地的周边环境、坡度大小形状、石头大小数量、雨量、温度、土壤性质、植被覆盖、放牧情况等信息做出判断,每一项都提供了图形、视频范例,农民即便不了解专业术语,也能做出直观的判断。综合所有这些信息,系统会对土地潜力做出评估,并给出可行性管理方案供农民选择。

同时,农民还可以接触到他人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从土地条件类似的案例学习经验。“中国兰州某些土地面临的问题也许在纳米比亚北部得到了解决,”赫里克说。如果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了新办法并获得成功,就能给他人带来启发,类似土地就能减少试错成本。

这个系统目前已经在美国、奥地利、荷兰、瑞士、英国等地应用,赫里克也在同中国的大学商讨合作,尽快实现软件在中国的本地化。目前,中国东南部有很多生态农庄实现了土地养料的循环,这些创造性的土地管理办法都值得学习。

知识共享促进治理

30多年来奔走于世界各地,赫里克发现多数环境问题都不是孤例。如果加强知识的分享与合作,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甚至避免问题的发生。例如中国华北地区近年来饱受沙尘暴之苦,但其实在北美大平原地区,早在1930年代就因过度开发和干旱出现“沙暴”,几十亿吨地表土壤损失殆尽,大量农业人口被迫迁移,最后通过弃耕、造林等方式才解决了沙暴的问题。

近年来,土壤问题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中国完成了近10年的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0%。2016年初,环境保护部专门成立了土壤环境管理司。5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第一部就土壤问题发布的全国性行动纲领。

赫里克说:“这同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很像。美国人因为《寂静的春天》一书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局,还制定了一批法律。”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土壤的法律,但对污染物的法律非常严格,不论公司还是个人都必须非常小心地处理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物,否则就会受到重罚。

此外,美国政府还规定,那些被归为“高度易侵蚀”的土地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才能获得农作物保险(crop insurance)及其他政府补贴。这些要求让美国耕地在1982年~2007年间减少了高达40%的侵蚀。

赫里克认为,中国对土壤问题的重视,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为中美及其他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土地评估和管理方面。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土壤退化的风险。同时,人口还在不断增长,生产力没有显著提高、人均粮食消费也没有下降,这些都意味着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充分认识土地潜力,可以有效挖掘每块土地的最大效益,从而帮助人类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实现农作物产量增长,也就是人们所期待的、真正的可持续增长。

□ 相关链接

环境署发布新报告

每年土壤流失240亿公吨

本报综合报道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InternationalResource Panel)发布最新报告,认为世界需要改进土地评估方式,并以此来释放土地的真正潜力,改变土地以惊人的速度退化的现状,包括每年损失240亿公吨的肥沃土地和150亿棵树。土壤侵蚀、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以及土壤的酸化、盐碱化、板结和化学品污染,使得当今世界33%的土壤中度或重度退化。

如果现有状况持续下去,到2050年,世界将需新增3.20~8.49亿公顷的农业用地,而获得这些土地将以损失大草原和森林为代价。同时,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可能从24%上升到30%。

报告称,对土地的长期潜力进行评估将帮助世界可持续地满足人类各项需求。

这份报告聚焦于运用一系列工具来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土地管理者释放土地的最大潜力,使得他们能更有效率地使用土地资源。

专家们表示,“尽管如此,将土地转变为农田,种植单一农作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土壤、地形、气候条件的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项目的失败。”

从农场、水域、乡村和地区各方面更好地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潜力,将有助于全面释放土地潜力,并进行可持续的管理,从而能够增加食物产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地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

因而,通过上述报告,专家认为土地评估可以在多个方面产生成效: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提高产量;减小改变土地用途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风险;提高土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率;促进创新和知识分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