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文化
作者:田国行等  文章来源:景观66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6 2:42: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1. 自然与文化的互作

  1.1 环境发展与人类认识论1997年1月27日,联合国在其《全球环境展望》报告中列举了全球环境发展的其大趋势:

  (1)地球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淡水、沿海地区、渔业和城市空气,以超出其自然再生能力,因而是不可持续的;

  (2)温室气体释放仍然高于《气候变化公约》的规定;

  (3)自然区域及其生物多样性因农业土地和人类居住区的扩展而逐渐丧失;

  (4)日益广泛的使用化学品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构成了重大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和处置问题;

  (5)迅速而又未经良好规划的都市化,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市化正在给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负担;

  (6)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开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全球生物化学周期复杂的、且日常不为人知的相互作用正在导致大气酸化、气候异常、水文周期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的丧失。

  所有这些,需要人类从认识论深层问题上寻找根源,第一,人类并没有创造物质,除了人本身以外并没有创造任何物质资源。人类的创造在于,通过技术改变物质的存在形式,使收稿日期:2004.9.11作者简介:田国行/男/1964年生/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它能为人所用。这是变自然为文化的过程。在这种改变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损害了地球资源库;人类过渡排放废弃物,增加了地球废物库。第二,物质是不灭的。人类排放到环境中的物质都没有消失,只有物质形式的转变。问题在于,地球经历了数亿年的进化,形成适合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条件,但是主要在两个世纪的工业化发展中,人类活动急剧的改变地球生态,不仅减少地球生物多样性,而且释放大量多种多样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中许多不能被生物分解,他们进入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平衡,任何生物不能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

1.2自然与文化

  自然不等于文化,许多自然事物不能现成地符合人类的需要,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然使它适应自己的需要,这就是文化。文化引起自然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引起自然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是尊重自然规律,还是违反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必然带来生态灾难;如果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人类就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1]。这就是尊重自然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从哲学和文化学的高度认识景观规划设计,归复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大道文化哲学与现代生态学思想,对于构筑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景观学本身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复合学科,是研究人类影响下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是人类为生存并生存得更好以及寄托心灵的,并与其紧密联系的环境空间,就更没有理由拒绝生态哲学的指导。

1.3生态学与景观规划学

  生态学的前提是自然界所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自然界相互作用过程是第一位的。所有的部分都与其它部分及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生态共同体的每一部分、每一小环境都与周围生态系统处于动态联系之中。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小环境的有机体,都影响和受影响于整个有生命的和非生命环境组成的网。作为一门自然哲学,生态学扎根于宇宙有机论——认为宇宙是有机的整体,它的生长发展在于其内部的力量,它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当今时代,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研究以生物为主体的生态,转向以研究人为主体的生态,普通生态学发展到人类生态学,园林学也扩展到景观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景观学的理论是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景观规划设计则是人类生态学的技术延伸与具体实施的方法[2]。如果说人类生态学的发展,标志着生态学向哲学领域的扩展,筑起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景观学则架起了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心态的桥梁,关注的则是如何把这一桥梁建得既美观又实用,还经济。即利用人类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满足人类一切户外活动需求的前提下,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空间。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