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水污染: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迈不过的槛?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7 0:07: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日前,笔者先后深入广西隆安、平果、田东、田阳、靖西及左江、右江流域实地了解广西水污染现状。在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增快的广西,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让人不禁担忧:水污染难道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迈不过的坎。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从世界范围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水污染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过程中,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西部地区在低发展阶段和较短的时期内就遭遇到了局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笔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小酒精厂、小糖厂、小造纸厂成为了广西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广西左江、右江流域时常有企业趁下暴雨的时候,大量排放污水,多次导致大量野生鱼类和网箱鱼死亡。随着西部大开发,许多“夕阳”企业在我国西部地区落户,直接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我国西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应该将企业治污的责任和成本转嫁给社会。 我国西部地区不少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上还存在认识偏差,抱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许多地方政府怕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环境,对水污染防治的要求过低。以罚代治、处罚过轻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污染者进行水污染防治的积极性。记者实地察看广西靖西县逻水河,在该河段三叠岭以上河段,河水清澈见底。而三叠岭以下河段,水污染严重。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生产,靖西县逻水河三叠岭以下湖润等矿区发展成为了采、选、冶于一体的锰矿加工体系。这些锰加工企业和洗选矿点沿河而建,选矿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同时,堆放在沿河的废矿、尾矿,与雨时冲刷入河,导致逻水河下雷镇段河水常年基本呈黄色,远看像一条龙,近看水体黄中带黑。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检测:该段河流段面锰超标44倍,悬浮物超标4倍之多。 日益增多的城镇生活污水同样加重了我国西部的水污染。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据记者了解,目前广西仅有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四座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而广西14个市107个县的主要入河排污口共有1496个,这些排污口每年向江河水库中排放的废污水达数十亿吨。 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迈过水污染这个门槛呢! 必须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涉及到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又涉及到治理污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需求等问题。不能仅就治污而研究治污。也不要指望一些投资只有一、两千万的企业拿出一、两千万来治理污染。只有下决心坚决关停这些小企业,才能还河水的清澈。 必须建立和完善水污染处理机制。开展水质监测,加强水污染监控,保障用水安全。对主要江河湖段、供水水源和排污口的水质实施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发布水库、水质通报制度。建立水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及时将水污染情况报送党委和政府并提出防治污染的意见。西部地区水污染治理最大最难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水污染防治需要巨大的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必须加强法制、严格监督。政府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监督者、管理者的责任。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是我国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明确责任,制定政策,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当前调动企业加强水污染防治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