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安徽学子深入黑沙洲:做合格的护豚人
作者:蒋孟云 陆文静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8/2 21:31:05  文章录入:士木  责任编辑:ahaoxie

近年来江豚活跃度逐年下降,濒临灭绝危机。而黑沙洲附近江域江豚数量较多,活动频繁。为调查当地居民对江豚的了解程度以及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实施情况,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芜湖市“博爱·江淮环保行”护豚实践团队来到鸠江区白茆镇黑沙洲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走访、问卷等多种形式,向人们普及护豚知识,传递护豚理念。

 

有备而来,护豚实践不惧艰难


    活动前一天,为在实践期间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队长聂菁菁带领队员们在生科院会议室召开活动前会议。“我们的活动区域要跟江边保持一定距离,当地有‘禁止游泳’的标识,在江边遇到草下情况不明确的地方不要走,千万注意安全。”队长仔细地和队员们交代安全事项。
     

炽热的骄阳不断烘烤着大地,连风吹在身上都是热的。黑沙洲当地交通不方便,从芜湖市区出发要先乘车到达江边后再乘轮渡才能到达。“本来这天热的让人疲惫,但一下车,坐在通往黑沙洲的轮渡上看着蓝天白云下翻腾的江水,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力气,好像离江豚更近了一点。”团队成员几经碾转抵达黑沙洲后,一位队员擦了擦脸上的汗说道。

认真调研,努力发挥护豚力量
    

关于调查活动的安排早在方案准备时就已反复讨论确认过。实践队员根据活动前的会议,分为四个小队分头行动。
      在靠近渡口的江边停着一艘废弃的船,锈迹斑斑的船身和不断拍打、撞击着船身的江浪向实践队员们诉说着它的故事。队员们向周边居民打听后得知,那是一艘废弃的挖沙船,当地政府明令禁止违法挖沙,黑沙洲流域存在的挖沙情况较少,过往的运砂船往往是从其他地区而来。
  
        “您知道江豚是几级保护动物吗?”一个小小的问题却难倒了许多村民,大家表示自己忙于农活,所以对于江豚不甚了解。当问到渔民捕鱼情况时,村民说:“现在渔民都很少,政府推行渔民上岸。但是还会有人偷偷捕鱼,早市上卖的鱼都是电网捕捞的,市区的大饭店,大酒店的鱼也都是这江里的。”从村民的话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保护长江生态鼓励渔民上岸,但当地依旧存在电网捕鱼现象,对江豚的生存造成威胁。
 

 

任重道远,护豚之行风雨同舟  

 

总结分析调研结果后,队员们发现黑沙洲居民对于江豚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少对江豚本身价值及相关具体保护措施的系统了解,甚至存在部分居民违法捕捞等不利于江豚生存的现象。针对目前的调研结果,团队计划在当地开展护豚宣传活动,向当地居民普及江豚相关知识,呼吁大家加入到护豚行动中来。
  “实践活动确实很辛苦,但是我并不会把护豚活动当做负担,这是我们青年人的使命。”队长说。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长江不仅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也是江豚最后的避难所。生态的破坏,会导致动物的家园被摧毁,人类最终也难逃厄运。对环境保护的呼吁,是每个人的责任。
    护豚之路道阻且长,但是它所赋予的价值意义却千金难买。实践队员们风雨同舟,必能披荆斩棘,在护豚路上勇往直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