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完善绿色科技创新机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宋作玲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7 8:37: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宋作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绿色科技创新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今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能源产业、制造业、环保科技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各地也相应出台了指导性文件,明确鼓励绿色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但是,绿色科技创新的前进动力仍显不足,主要堵点和症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其一,绿色科技创新偏重末端治理。当前我国绿色科技创新偏重于以“治”为主的末端、单项治理,如垃圾回收和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而预防性、系统性的绿色科技创新相对滞后,例如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预警、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等领域尚缺乏充分研究。

其二,地方政府绿色科技创新的投入有待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其投资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对地方政府扶持的依赖性较强。我国对绿色科技研发的投入占比较低,地方政府引导绿色科技创新的力度还不够。

其三,绿色消费市场不健全。当前,绿色消费市场尚未成熟,公民的绿色消费主要停留在健康消费领域,其消费目的多基于健康而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难以吸引企业主动投入到绿色科技研发及绿色商品的生产。

其四,绿色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税收创新激励机制局限于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没有充分发挥税收补贴与优惠对企业科技研发的合理引导作用。

关于我国绿色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建立绿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引入“绿色创新”理念,既要加强对绿色创新技术的扶持,也要对现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行绿色化,强调科技创新成果的生态价值,促使“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市场”形成科技创新生态,使科技创新活动及科技创新成果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实现全过程和全要素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

其二,建立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完善绿色创新规范体系,鼓励和引导形成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导向,科技创新成果兼顾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绿色科技创新法律体系。特别是结合区域科技创新的实践,发挥集群效应,修订相关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区域开放,形成区域绿色科技创新特色。

其三,加强和完善政府绿色科技创新职能。一方面,要提高政府的研发投入强度,明确政府出资者地位,建立绿色科技创新研发预算制度,确立国家级绿色科技研发项目,带动地方绿色科技研发工作,引领科技创新市场,重视绿色科技研发,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通过政府的绿色消费弥补环保与节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后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保障企业投入绿色科技研发的市场供需平衡,进而激励绿色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此外,要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制度,明确绿色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绿色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比重,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独立或协同的绿色科技创新。同时,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个人所得税抵免等税收优惠制度,激发私人研发的潜力,进一步健全我国绿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其四,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环境规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绿色科技创新环境。环境规制对于增强公民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认知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健全的环境权利义务体系,有助于促使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促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事业的发展,最终形成稳定的绿色市场,从而激发绿色需求,推动绿色科技创新迅猛发展,促进产业绿色升级。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环境规制体系,严厉打击环境污染、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修复生态,创造良好的绿色科技创新环境。

其五,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建设。绿色科技创新不仅要求将绿色理念引入科技创新活动,还要求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加快绿色创新产业化平台建设工作,使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成果形成互通机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会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研发效率及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发挥绿色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绿色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完善绿色科技创新机制,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