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及绿色发展动能转化建议
作者:王金南 於方 马…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0 10:47: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王金南 於方 马国霞 徐磊 曾熙雯

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顺利召开,生物多样性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云南作为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主办地,向世界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之称,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孕育了超过全国50%的各类群生物物种数,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它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变量,也是影响生态系统过程、服务和人类福祉的驱动因素。为展现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成果,受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评估。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一直是学术界的难点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联合国环境署—世界监测保护中心提出的多维生物多样性指数(MBI)、傅伯杰院士提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服务”级联式概念评估框架等方法体系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质量进行评估,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完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质量与价值量评估。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过去十年中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压力得到改善

研究团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合数据可获取性,构建了涵盖19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生物多样性质量评估体系。其中,生物多样性状态从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物种重要性,功能多样性包括遗传资源、景观文化资源、连接度指数,景观多样性包括天然林草覆盖度、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生物多样性压力从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人为干扰包括生物入侵、人类活动强度、火灾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和鼠害。生物多样性响应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资金投入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了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可持续经营考虑了累积矿山生态修复率和再生水利用率。

根据生物多样性状态指数评估结果,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云南省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540种,极小种群数量81个,物种多样性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红河州、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在功能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方面,怒江州、丽江市、红河州的功能多样性相对较高,迪庆州和怒江州的生态完整性最好。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红河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的生物多样性状态指数排名位居前4。

根据生物多样性压力指数评估结果,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在2010年至2020年10年中,总体得到改善。与2010年相比,2020年云南省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全省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分别比2010年增长6.2%和40.6%。但过去10年中,云南省在火灾控制和污染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云南省共发生火灾53次,比2010减少90%,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省环境污染指数平均下降37%。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压力指数较2010年下降19%,在16个市州中,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指数远高于其他市州。由于缺少2010年生物入侵和自然灾害的统计数据,评估中2010年采用了2020年的数据。

根据生物多样性响应指数评估结果,生态本底较好的怒江州和迪庆州响应指数较高,大理市、昆明市和保山市位于其后,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普洱、红河州响应指数较低。

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7.5万亿元,较2010年增加14.3%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包括产品供给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非使用价值利用各市州的生物多样性状态指数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调整获得。

评估显示,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达到7.5万亿元,这个估值代表了目前方法和数据下的一个低值评估,实际的价值远高于这个估值。在7.5万亿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中,使用价值为3.0万亿元,占生物多样性价值的40.7%,非使用价值为4.5万亿元,占比59.3%。201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5万亿元,2020年较2010年增加14.3%。

在16个市州中,红河州和普洱市森林面积大、生物多样性状态好,生物多样性价值位居全省前两位,2020年这两个州市的生物多样性价值都在6000亿元以上;曲靖市、楚雄州、昭通市生物多样性价值相对较低,在3000亿元左右;其余市州生物多样性价值在3500亿元—5500亿元之间。

2010—2020年间,由于休闲旅游和产品供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价值增长量较大,由2010年的202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827亿元,增幅88.7%,排名由2010年的第15位上升为2020年的第12位。受区域自然降水减少的影响,怒江州和迪庆州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所降低,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别减少2.7%和1.5%。其余市州生物多样性价值均上升,增幅在5%以上。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主流化决策程序,不断壮大发展云南省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完整性较好,但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分布地域狭窄、分布面积小,生态脆弱性十分突出,且仍然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大、建设开发强度高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栖息地破坏、遗传资源流失等诸多挑战。如何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动能,确保绿水青山成色只增不减,是云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问题。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纳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以落实COP15行动目标为指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

二是构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工作机制。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为抓手,构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监测、调查、评估、考核工作机制,理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空间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空间格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确保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三是打造云南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强省。以遗传种质资源开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为重点,强化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生物、农业与信息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创新,培育遗传种质资源产业,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提升育种和农业溢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业态创新,不断延伸生态产业链条,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成为云南靓丽的底色和重要的竞争力。

作者王金南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於方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马国霞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核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磊为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生物医药中心副主任;曾熙雯为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