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马军:绘制水污染地图
作者:刘晓阳  文章来源:环球人物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5 11:56:5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马军为什么会当选“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并入围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 人”

  是他绘制了“中国水污染地图”

  本刊记者 刘晓阳

  2006年12月9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8位获奖者中,马军榜上有名。这对马军来说,毫无悬念;但对公众而言,马军是谁?

  “如果把马军的头像,和篮球明星姚明、银幕美人章子怡一起放在北京街头的广告牌上,大多数路人肯定不知道他是谁。但那些知道的人会说,中国需要像马军这样的人,而且对于这一类人的需求更切。”今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选出 “200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出人意料的是,马军成为仅有的5位上榜中国人之一。

  马军是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3个月前,该中心推出中国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发布“中国水污染地图 ”。对于他的当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评价说:“只有真正相信环保事业必将胜利的人,只有真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才能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称号。”

  在北京幸福家园小区,马军刚刚搬进新办公室。红色的餐桌暂时被用来充当写字台,给整个房间增色不少。38岁的马军显得儒雅而又腼腆。我们面前的透明玻璃杯,白开水袅袅地散着热气。水,对于马军来说,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的事业。

  唤醒中国“寂静的春天”

  马军之前的职业并不是环保。作为一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毕业生,他的职业生涯从记者做起。1993年,马军进入《南华早报》担任研究员,负责其网络媒体在北京的各项事务。这份工作使马军有机会走遍国内的山山水水,沿途看到的环境问题让他痛心不已。

  1997年,马军站在黄河边的时候,热爱唐诗的他再也看不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黄河已经断流了226 天。看到母亲河的困境,马军开始焦虑。此后只要出差,他总是想多去看看河,行程也总沿着河流的方向。由此,他目睹了更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青山不再、绿水不流、湖泊消失、饮水被污,有多少清澈的河流湖泊变成了一个个“没有盖子的垃圾箱” !“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一条河流、一片湖泊外在的形态变化,但它反映的是整个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和退化,这促使我要去做更多的工作。”

  当时他只是一个环保志愿者,但投入了大量时间研读科技文献、历史典籍,进行实地考察。1999年底,他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书中分析了中国七大流域各自面临的水问题,认为如果不能改变仅仅通过工程措施治水的方针,那中国的很多地区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水危机。《中国水危机》一书印数不多,但一出版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中国版《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是1962年出版的世界经典环保警示录,美国人蕾切尔·卡逊女士在书中分析了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当时引起强烈震撼;在这本书的影响下,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立法限制使用杀虫剂。而马军的书也同样被寄予了厚望。

  “我很难妥协”

  写完《中国水危机》,马军原以为和水的故事可以告一段落。没想到,这仅仅是起点。许多读者和环保人士追问他: “问题如此严重,出路在哪儿?”这推动着马军开始了持续的水资源研究,并逐渐转向环境保护的专业领域。

  2002年,马军加入博信国际信息咨询公司(SinosphereCorporation),当环境顾问。这个公司主要结合跨国企业在华运营的要求,对其环境标准、公共健康安全等进行监控。马军希望从商业角度了解环境问题在跨国企业是怎么解决的。在一次企业检测中,马军看到工人因为做模具时没有戴防护目镜,导致眼睛受伤。他把这个情况写在评估报告里,下次再去调查时发现工人已经配齐了目镜。这使马军更加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环境问题终究是为了人,为了每一个人更好的生存空间。

  之后的2004年,马军作为当年唯一的中国代表参加了“耶鲁世界学人”项目,到耶鲁做访问学者。然而,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巨大反差,使马军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更重了。从耶鲁回来没多久,马军辞去了博信的工作。“我希望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企业只需要降低风险,剩下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

  马军说,他很难妥协,他深知妥协对依赖环境生存的群体有多大影响。“工厂里有很多年轻女工,她们几年后要回家结婚生子,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不能让她们在这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下苦熬青春。”与她们交谈,看到她们的眼泪,马军说自己不能妥协。“我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她们很信任我,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这就使我有了一份责任。在任何一个污染环境里面,任何一个和我倾诉的人,都让我担负了一种责任,否则怎么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2700多家污染企业被曝光

  在耶鲁的访问让马军逐渐梳理了思路:中国的环境问题很复杂,但建立一个公开、参与、法治的新型环境管理体制必不可少。马军一直在思考:“我们能在信息公开上做什么?”

  他决定成立一个研究机构。“既然我一直在倡导这样一种方式,为什么不自己尝试一下,看看能取得什么效果?”今年6月,非政府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的启动资金不多,主要来自国内赞助,员工只有4名。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任何商业经营,要维持中心的正常工作,还要进行环保研究。然而马军却说,他心里很踏实,可以倾情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而这种源源不断的幸福也带来了他工作的动力。

  “中国水污染地图”是研究中心投出的第一枚“炸弹”。通过这张数字地图,可以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2700多家污染企业被曝光,其中33家以环保著称的知名跨国公司面临“跨国污染转移”的质疑,包括有 “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如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长春百事可乐公司等。

  “编制水污染地图最主要目的是让污染企业现形,促使排污企业承担起环保责任。”对于地图中的数据来源,马军说:“主要有两方面:政府数据和民间数据。政府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各地区环境状况公报和环境质量公报等官方渠道和权威调查数据。由于民间数据审核困难,我们会把它与官方数据做出区分。”

  水污染地图还特别设计了“环境信息公开指数”,基于水质监测、排污状况和污染源信息公示三方面情况计算。遗憾的是,在这张地图上,超过100个城市得分为零,因为它们没有向公众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水污染信息。

  马军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研究中心也面临着资金、人才等问题。太阳未升开始工作,月亮出来还未下班,这就是马军的生活。不久前他和一些环保组织在云贵川考察,由于风餐露宿加上高原反应,有的考察队员身体吃不消,每天依赖速效救心丸。这让马军感觉有点悲壮,但有这样一群人在热忱地关注环境,与他们同行,马军又感觉很幸运。

  在马军办公室的大书架上,有一张照片很醒目:蓝绿的江水和青山交相呼应,是难得一见的美景。马军告诉我,那是怒江。“当我走在这个风景中,体会到的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中被逼迫到角落的自然。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十几年的时间中就消耗掉这一切?现在我们还能领略到的这些山与水,是不是应该留一些给子孙们看看?”

  马军明白这是场持久战,这个准备一生沿河而走的人,脚步不会停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