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奢侈正在“洗绿”的路上
作者:邓小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1 21:36:5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一如既往地卖弄社会意识和幽默感。她说: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中,环保是最热的名词,因此她打算把上次颁奖礼上说过的笑话再循环利用一遍。
  在这个奢侈(无论人与物)的流水席上,我们可以看到,环保主义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即使是与环保有着本质抵触的奢侈,也不得不借助和附加“绿色价值”。
  而在全球,各类产品纷纷以悬挂“绿标”为荣,奢侈品领域虽然一贯标榜“高贵的孤立”,也不得不跟着劲吹环保风。对于奢侈品领域的这阵绿色风潮,我们不妨名之为———“洗绿”。
  为什么是“洗绿”?
  因为“洗”,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还原的动作,而是一种附加的努力,是对对立价值的调和。奢侈是稀缺资源的少数占有,环保是资源均衡的公平企图,两者之间的鸿沟判若泾渭。奢侈品“洗绿”是基于真诚,还是仅仅迫于大势?或者是聪明的对另一种经济资源进行主动开发———采掘“绿色富矿”?
  不管动机结果如何,奢侈品正在“洗绿”的路上———
    
  本质的冲撞

  从词源学的意义上,奢侈和环保之间就存在本质的冲撞。环保运动中,绿色主义的投枪一直没有偏离过奢侈品。尤瑟纳尔在其著名随笔作品《穿皮毛的女人》、《假如动物的灵魂也会下地狱》中尖锐地指出:对于超越正常价值之上的奢华的追逐,直接造成了对于自然和人类整体的罪恶。
  奢侈品在绿色革命浪潮中失去过很多,远远比它“高贵的孤立”失去得更多。曾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打动人心的“戴比尔斯”们,陷入过“血腥钻石”的丑闻,导致有良知的消费者拒绝佩戴他们的钻石,以避免自己的宝贝附有血腥的开掘过程中的冤魂。而总要把动物皮剥下来以供有钱人挎在臂弯的皮草业者,比如Louis Vuitton们,在每次发布新款时,都不得不和一帮赤身裸体,宣称“I'd Rather Go Naked Than Wear Fur”的动物福利主义者玩官兵抓贼的游戏。环保主义者的闹场影响,并不会随着发布会的结束而消隐。
  于是奢侈品为了自身的公益形象和持续影响,相继走上“洗绿”之路,从而证实了这样一句判断诚非虚言,“假如试图要和对立的价值结合,那么一定是因为,必须要借助这种对立价值,才有可能博取更大的利益。”
  
  赎买能换回绿色?

  和环保在本质上存在冲撞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消耗自然界稀缺物质的传统奢侈品上。这些消耗性奢侈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们所用材料的难以替代。如何解决它们和绿色水火不容的矛盾,消解环境道德指控?
  传统奢侈品的应对之道,只能是克制与收敛,在材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在其它生产环节做一些补偿。
  面对“血腥钻石”的炮轰,珠宝设计师Sabina Foster启动了一个叫做“Diamonds for Humanity”的行动,希望通过生产和消费这些钻石,给更多处于贫困线的原产地人民带来利益,在她的梦想中,“Diamonds for
 Humanity”这个标志会成为“钻石生产的行业标准”,而依据它生产出来的会成为“没有冲突的钻石”。其他需要开采自然资源的奢侈品牌自然也采取了补贴原产地环境等类似的手段。
  而LV皮包们,则更注重环保姿态。早在2005年,Louis Vuitton就宣称宁可延迟新款上架时间,也要用耗油最省的轮船运输代替空运。制作工艺也完全排除了污染性胶水,纸板包装也大大减少。果然,借着强大的“洗绿”宣传,LV公司时尚和皮草部去年的业绩上升了10%左右。
  这也表明,被绿色主义塑造,被“地球第一”观念感染的人群,对奢侈品选用的标准,开始注重其附加的绿色价值,这直接导致了“绿色奢华生活方式”的出现,绿色生活方式不再呈现出环保主义者清苦的面貌,反而带入了奢华的炫光。“lux”(光)是“luxecy”(奢侈)的胎记,这个炫光的霸气和吸引力,加上绿色的道德外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绿色也在奢侈的路上

  在对于绿色资源的借用上,奢侈成功地登堂入室。出乎环保主义者意料之外:环保本来和低廉的使用成本有着本质联系,现在却开始变得更加昂贵。
  英国报章报道,伊丽莎白女皇、艾尔顿·约翰、保罗·艾伦,这些社会名流都是地热能源的用户,他们在花园内打洞,将地下热水直接输入屋内使用。这无疑是一种对能源的节约和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却并不是中国华北的一户农家可以做到的事情,据说一些农户曾经想尝试建设一个全生态的生活宅院,却因为费用过于高昂而止步。
  这种理想的生态小区,并非没有样板,却要付出高昂代价。英国建筑商推出了价值400万英镑的豪宅,安装了包括地源能源、太阳能发电板、雨水回收系统等绿色能源设备。此外还有许多供零售客户选购,比如用于三居室房屋的价值9000英镑的太阳能发热板、价值1498英镑的自行组装风力发电系统。
  何等的环保!但是,这更是难以接近的奢侈,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这样的环保所支付的代价,远远超出可节省的能源。那么人们基于何种原因选择它们?
  奢侈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价格远远超过其价值,以及少数享有,环保住房正是如此。们对此趋之若鹜的就在于在心理上享受“高贵”的愉悦。太阳能发电板的安装商Jame Stoney指出,虽然价格昂贵,但是高科技感觉的能见度非常高,消费者愿意为此掏大钱,就是因为看着够炫,把钱花在环保能源消费上的感觉更是兼收物质挥霍与道德自足之妙。
  而在近日的国际家居展上,昂贵的家居随处可见环保的设计,可利用太阳能的窗户玻璃,收集雨水的屋顶,地热、循环水等设施比比皆是。精明的商家们欣喜地挖掘“绿色”金矿,而渴求个人享受和道德满足的高消费者也得其所需。可这中间潜藏着一种危机,这不是奢侈品被“洗绿”的危机,而是环保正在背离自己初衷的危机。
  
  “洗绿”的终端

  在奢侈品“洗绿”的过程中,环保型奢侈消费的理念终于出现了,这也可以证实高经济能力对于概念的制造力。“环保型奢侈”的概念试图证明:奢侈品与环保的本质冲突其实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是投入费用高昂的奢侈品在引导环保的方向。比如绿色奢侈消费科技的核心就在于研究无毒害的“绿色”高档新材料。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比如把竹子运用到服装面料上。竹子达到成熟的使用标准只需4年,大大少于一般的经济树种所需要的25到70年。
  但可惜奢侈品的经济驱动总是会带来另一些背离初衷的后果。正如庄子所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同样就是竹子,国内南方某地嫌树木长得太慢还占地方,而竹子投资少见效快,纷纷将培育了20多年刚刚初见成效的山头一砍而光,全部改种毛竹。以环保目的始,以破坏环境终,这在奢侈品“洗绿”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因为它本身的经济效益,会鼓动资源不正常的倾斜,而导致失衡的出现。
  奢侈正在“洗绿”的路上,不管是真诚还是伪善,不管是表面的油彩还是未来的发展可能,对于目前不堪重负的地球,至少表现出了负责任的姿态。人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在它的终端收获了环保的美名,却在生态链的另一端违背了环保的本真。
  显然人们所要得到的,并不仅是“洗绿”而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