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江苏物种资源喜忧参半
作者:杭春燕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2 8:44: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了解到,江苏从2005年9月份起在全国最先开展的省域范围内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结果让人喜忧参半。

    一批新物种、新记录充实江苏“家底”

    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了历史 资料整理、保藏物种资源登记、生产使用种质资源统计和典型样区实地调查,与以往仅注重单一物种资源且侧重于重要物种和优良品种资源调查征集相比,其范围更加广泛,数据更加全面,是江苏省近20年来覆盖地域最为广泛的一次调查。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江苏国家重点植物品种资源、动物物种及品种资源、林木资源、观赏花卉植物、药用动植物、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物种资源的底数,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种资源支撑。

    调查发现了一批生物新种、江苏新记录以及部分遗存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包括2个鱼类新种、2个鱼类国家新记录、167个鱼类江苏新记录、5个洪泽湖鱼类区域性新记录以及9种观赏和药用植物江苏新记录。此外,还发现了7种珍稀罕见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了江苏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

    物种流失,是隐痛更是问题

    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亟待引起政府乃至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比如农业品种资源流失问题。在优良品种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同时,江苏省生产使用农作物种类及其品种数量有所减少,原有品种资源遗失、流失严重,地方品种、特色小作物品种如荞麦、高粱、小米等已较少发现,一些地方特色资源已在我省遗失。

    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物种流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点:一是江苏农耕历史悠久、开发利用程度高、人口等环境压力大,生物资源量相对较少。二是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不健全。由于存在农业、林业、渔业、检验检疫、质检、环保等部门多头管理问题,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结果势必导致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缺位和效率低下。与全国一样,多年来我省的物种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从研究和利用的需要出发,往往集中在单一或部分物种和品种资源上,而且多以开发利用为主,缺乏长期、全面的研究和稳定的研究机构。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国家每年投入作物种质资源基础设施维护经费只有美国的2%、日本的30%、印度的一半。江苏省虽然已经启动了农业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但只涉及主要农业种质资源,加之前期工作基础薄弱,历史欠债较多,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务实选择

    江苏是生物产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中药、海洋渔业以及园林植物产业等均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但要变生物产业大省为生物产业强省,还有赖于进一步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江苏现有的生物物种资源。

    赵挺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对现有调查成果的集成,争取启动微生物、林木和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我省的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江苏生物物种资源家底。

    同时,加强物种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出具体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创新生物物种资源管理机制,形成物种资源管理的合力,提高物种资源利用、管理的效益。此外,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及网站建设,制定《江苏省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框架》,以充分发挥物种信息的重要作用。(杭春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