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张剑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师范先行。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幼师毕业生的环境素质对于在幼儿园实施环境教育,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促进公众参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人类社会健康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是全国第三批被表彰的绿色学校,自2000年起,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课程在养成学生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环境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课程特色:
情感教育:唤醒学生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的重点不是环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发现、体验大自然的美,有助于培养他们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思想,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唤醒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学生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
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与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境责任感,促使学生们加入到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列。
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
在环境教育课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这是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如,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调查城市水资源污染情况,参与校园垃圾回收行动,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环境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主动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在活动参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行为选择:养成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环境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选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习惯,并最终形成有益于环境的行为模式。只有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有效改善校园及社会环境。
幼师毕业生承担着从事环境启蒙教育的重任,希望我们的幼儿教师都能喜爱孩子,热爱大自然,引导孩子体验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美,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在孩子心中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