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滇金丝猴的私家摄影师—奚志农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fch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9 22:14: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奚志农英雄般的举动是在1995年。当时,云南省德钦县政府为了县财政收入,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这将直接威胁到生活在这里的2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生存。刚刚结束滇金丝猴三年艰难拍摄的奚志农无比震惊,他四处奔走呼号。一封信夹带着许多环保人士的焦急和愤怒送到国务委员宋健手中。砍伐被及时制止。
不用空调、骑自行车、随身带着筷子;北京的大气污染、野生动物被摆上餐桌、都会让敏感的奚志农有所行动……他用行动和语言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哪怕是采访对象也不例外。几年下来,人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嘲笑,变得日益了解环保的意义。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位置上奚志农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1997年12月和1998年7月,奚志农两度深入可可西里地区,他用大量的镜头展现了90年代的中国为环境保护与盗猎分子真枪实战的英雄们的艰难处境,以及大量藏羚羊惨遭屠杀的惨景。除在《东方时空》播出以外,他还通过到大学演讲,接受媒体访问发表文章和图片呼吁加强对藏羚羊的保护,使藏羚羊的危险处境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999年,奚志农离开北京,重回云南,着手建立一个扎根在滇西北的“高原生态保护”的民间组织。旨在探索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既实现对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又实现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奚志农和妻子史立红分别从《东方之子》、世界自然基金会辞职时,这份勇气震动了许多人。他们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奚溪,他们缺乏生活的基本来源,他们将居住在大森林边上的村庄,面对着贫苦和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种种问题…… 人们曾经力劝,在实践这份勇气之前,不要让太多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弄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在奚志农拍摄的照片里,动物的世界精彩纷呈。它们活跃也好,宁静也好,都在奚志农的视角里真实地呈现出来。对于这样一个旁观者,它们竟然没有戒心。是摄影师的投入与耐心?还是对拍摄对象的真挚感情能够让一个个作品充满活力?为什么看奚志农摄下的动物,竟会如此美好、可爱? 十几年来,奚志农曾经在独龙江失手从溜索上坠入山涧,曾经在荒无人烟的长江源从飞驰的马背上摔下,曾经与大群奔跑的野牦牛擦肩而过,曾经与扎巴多杰在可可西里结冰的湖上追逐盗猎者……直到今天,他的身上仍有四根肋骨是断的,可这一切都没有减弱他深入大自然的激情。拍摄,只有不断地拍摄,才会让人类对于他们自身之外的东西有更多的爱与理解。 奚志农有一个重大的心愿,让滇金丝猴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以树立滇金丝猴的世界地位。也许只有它们拥有了世界性的地位,对于这片森林的保护才有更好的支持?!与此同时,奚志农还要完成另一项任务,即追踪、调查滇金丝猴的现有种群,这是他目前正在做的。 喜欢野外生活,游走于山水之间的奚志农,放弃了被固定住的生活,在拍摄中了解动物,在了解中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每一个物种的影响,终于把这一切都融于一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