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探讨(下) |
作者:黄滢 文章来源:上海农林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9 23:33: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三、中国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现市场化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首要条件 发展特色农业,首先要实现其市场化、多样化,抓准自身的资源优势,瞄准产品的目标市场,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第一步。“特色农业”之“特色”,就是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础,搞有区域特色的农业。适应市场所需,是指产品结构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四川“水果之乡”金堂,将万亩良种果林开发为旅游园林区,招来远近市县的游人无数,通过水果丰产和观光旅游双重创利。山东潍坊建立“千里民俗一条线”,开发农村旅游。这些都是立足自身优势,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特色农业”。 2.产业化、标准化是特色农业开拓市场的必然要求 要长期保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活力,要对抗国外农产品“低价”的优势,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是第二步。产业化经营能大大减轻地区对固有资源的依赖性,尤其对气候地理条件的依赖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能够确保产量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由于需求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在其产业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集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将是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长期目标。 3.知识化、技术化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特色农业技术化,包括生产管理的技术化和市场的信息化,不论对于特色农业中较为传统的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精品(高优)农业,还是新兴的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农业(微生物农业)等,整个过程的系统化、技术化管理都是其活跃于市场的生命线。一方面,一个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努力改造产品品质,以技术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特色农业的管理上,都需要知识化、技术化管理。如质量检测、病害预防、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今天,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国家的政策倾斜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农业作为我国的幼稚产业,国家政策必须给予倾斜。过去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农业投入的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是,光有“硬件”没有技术、人才这些“软件”,中国农业仍然无法腾飞。作为农业生态大国的法国,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发展计划期间,农业投入高达2770多亿法郎,以后逐年增加,法国政府还积极致力于推进农业机械化,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民素质。这些对于我国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促进特色农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都有借鉴意义。(作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黄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