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山绿水赤子心 |
作者:蒋剑平等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12 9:41: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两届“三湘环保世纪行”特别荣誉奖得主蒋科 本报记者 蒋剑平 通讯员 林承海 杨坚 陈湘运 青山、绿水、草木、虫鱼……是他精心呵护的“自然界宝贝”。 学生、农民、干部、工人……组成他从容指挥的“环保大军”。 他生活在湘西南一隅,却心忧苍茫大地。 他放弃皓首之年的闲适,献身于绿色的事业。 他,就是我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两届“三湘环保世纪行”特别荣誉奖得主、2003年全省“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新宁县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科。这位66岁的老人,壮心不已,为绿色的未来奔走呼号、呕心沥血。 “杞人忧天,那是寓言;夷人忧地,从我开始” 蒋科矢志环保志愿者工作已整整16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蒋科深深的忧虑。耳闻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一个个环境灾难,目睹工厂排污、农民砍树、青蛙被贩卖、小鸟遭射杀等一组组黑色的镜头,他坐不住了!“杞人忧天,那是寓言;夷人(新宁古称扶夷)忧地,从我开始。”1988年,年届半百、身为新宁县广播电台台长的蒋科,在新宁县也在邵阳市第一个打出了“环保志愿者”的旗号。 在一些人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的年代,蒋科把自己从事环保志愿者活动的首要任务锁定在环保宣传上。 他四处游说,争取各部门配合,同环保局、计生委、国土局、林业局等单位长期与县电台合办环保专栏,呼唤民众珍惜青山、秀水、绿地、蓝天,并揭露批评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在5年时间内,一个小小的县级台站就播发环保稿件3400余篇。 1998年1月起,他又在当地一家纸质媒体上长期开设专栏,每月一期。先后开办了《环境保护知识系列讲座》、《环保之声》,一直登到2002年年底。这些文章观点鲜明、内容新颖,有的振聋发聩,获得了广泛好评。一些学校和村组自发组织学生、村民学习,不少人还认真收藏讲稿。衡东县主管环保工作的罗副县长为索取全套讲稿而致信蒋科说:“您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人大代表,垂暮之年尚倾心环境保护,情系子孙后代,其精神难能可贵。” “环保志愿者不能是孤独的先行者。我要为未来铸造千千万万颗绿色的心。”1998年离岗退休的蒋科,在开办系列“环保讲座”的同时,又开设了延续至今、影响甚广的“环教巡回课堂”。 中小学生是蒋科宣教的重点。他到学校讲课,坚持“四不”,即不收讲课费、不报交通费、不受礼、不吃请。每到一校,当校领导问他需要什么时,他总是答道:“一杯白开水。”一些学校觉得过意不去,想有所表示,他推脱道:“我来只尽义务,不添麻烦。” 从2002年起,农民也成为蒋科的宣教对象。他把课讲到了村里甚至组里,并在清江桥乡赤木村和马头桥乡石洞村创办了农村环保教育基地,将“保护环境”、“封山育林”、“保护野生动物”等写进了村规民约。 日月轮回,寒去暑来。至今,他已在全县18个乡镇义务为学生、农民、机关干部等上环保课近200堂,听众达7.5万人次。 “唤起万千同道者,永葆绿色满家园” 让更多的人走进环保志愿者行列,这是蒋科的愿望。在他的筹划下,1999年9月,邵阳市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新宁县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组”宣告成立。首批成员有2000余人,由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组成。2003年5月,这个“环保活动组”又升格为新宁县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至今,有正式注册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1.1万余人,其中农民会员2300多人。 蒋科为此兴奋地赋诗道:“唤起千万同道者,永葆绿色满家园。”他组织会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环保活动,在新宁掀起了一阵阵绿色旋风,营造出一道道绿色的风景。 新宁有珍贵的天然林资源,亟待加强保护。蒋科及其会员先后3次考察舜皇山原始次生林和九龙庵自然保护区,向省市县三级发出了《增加投入,保护天然林》的呼吁书,并在报上刊登,引起较大的反响。县林业局从速查处了几起久拖未决的无证砍伐天然林大案,省林业厅特地给新宁下拨5万元生态林保护费。 扶夷江澄明秀丽,是围在新宁县城细腰上的一条玉带。蒋科曾发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保护扶夷江”的环保运动。由于县城一些居民和单位随意在江边甚至往江里倾倒垃圾,造成江水污染,沿岸景观被破坏。蒋科十分痛心。为掌握第一手资料,1999年10月和11月,他历时7天、两次沿扶夷江两岸徒步考察,将沿江发现的20余处“垃圾山”和触目皆是的垃圾堆、垃圾带用红笔在地图上一一标出,精心绘制了一个点线分明的垃圾污染图。之后他奋笔疾书,写出了《县人还要不要扶夷江》、《创建旅游县城必须解决垃圾问题》和《县城垃圾往哪里倒》三个报告,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寄发。 鉴于问题重要且迫在眉睫,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例会时破例安排他就垃圾问题作了发言,还责成政府尽快解决垃圾问题。不久,一个沿江居民的垃圾管理和收集办法出台。2001年2月,县城新垃圾场地址选定。接着,政府又拨款8万元用于大规模治理沿江垃圾。现在,人们漫步扶夷江畔, 但见绿波荡漾,岸芷汀兰,垃圾遁迹,美景重现。许多人感慨道:“没有蒋科对垃圾问题的‘死揪蛮缠’,就没有现在的一江美景啊!” “守望山水,关爱家园,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仰” 蒋科的环保志愿者之路,布满了坎坷和艰辛,也写满了执着和奉献。 蒋科的身体状况不佳。他身高不过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瘦小的躯体被冠心病、高血压等毛病纠缠。每次外出,他的背包里少不了降压片和“心痛定”等药物。妻儿不放心,劝他:年纪大了,少在外吹风淋雨。他笑呵呵地说:“我就是出了事,也是倒在青山绿水之间,值啊!” 蒋科每月只有800来元的退休金,两口子都体弱多病,药不离身;大儿子也因患病欠下不少债;两个儿媳妇则已下岗。全家经济状况实在拮据。即使这样,即使他是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始终坚持自掏腰包开展环保活动,从不在协会报一分钱。自1996年以来,蒋科累计自费付出环保活动费上万元,其中下乡差旅费4000余元,邮寄费、资料费、电话费3000多元,其他开支数千元。 蒋科到底图个啥?面对人们的追问,他这样平静地回答:“守望山水,关爱家园,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