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口”新论
作者:穆光宗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0 15:20:4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北京大学人口所 教授 穆光宗

    世事万千,大多因人而起。但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互动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世界里,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却常常因偏狭而陷入困顿。从原初含义看,“人口”(population)是生物学种群的概念,就是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里所有个体的总和。而人类的人口(human population)则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构成了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性力量。

    一般来说,人口学家不会忽视人口的规模性和结构性,但可能忽视人口的主体性即人口作为人的集合的客观实在性和主观能动性。然而,我们对人口无论如何抽象,其实都是对具体实在的人的抽象。我们常说,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这差不多已经成为公理了。对人口要做适当的抽象,否则就会使人口的社会属性完全丧失,成为数字游戏。我们所说的人类的人口毕竟有其社会属性,它的存在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的集合。如果人口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数字和冰冷的公式,那人口学就会窒息成最缺乏想象力的科学。但对于科学的发展来说,想象和解释又是何等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这实际上是说,创造知识比接受知识重要。这是本源和继承的关系。时代的发展要求人口科学加强解释性功能。

    人口是“人”这一主体性和“口”这一规模性的统一。同样规模的人口,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所表现出的人口效应是不同的。即便在同一个时刻,同样规模的人口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现出的人口效应一样可能有巨大的差异。理解人口增长必须建筑在人口主体性和规模性的前提认识之上。

    人口的规模性固然重要,但在一个能够很好激励和调节人类行为的体制中,人口的主体性更重要。人口增长所释放出的能量到底是以什么方向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制度的设置有关。制度决定人口。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人口的增长效应是不同的,有的时候人口增长意味着更大的人口推力,有的时候人口增长意味着更大的人口压力。组成一个人口的元素“人”到底如何行为?同一个人口中,有趋同性行为、也有差异性行为,人类的行为一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和制度的约束下表现出来的。人口的主体性原理告诉我们,人口的数量表现背后隐伏着更深刻的“人欲问题”、“人手问题”、“人脑问题”和“人位问题”。

    首先,人口在表层上可以理解为“人数”。这是最通常的理解,“人数”问题表现出的就是人口的规模效应(存量效应和增量效应)以及乘数效应。当我们假定人口的行为模式一致的时候,人口的增长的确会带来人口规模扩张的乘数效应,放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其次,人口可以理解为“人欲”。人口问题的实质是需求问题。无论性别和年龄,人口是天然的消费力的存在。“人欲”表征了人口的需求效应和消费效应。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欲”的实现需要通过购买力转变成“有效需求”,才可能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欲”的肯定和刺激所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欲横流、人求无度”。正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的:“我们的地球可以满足让全世界的人都过上美好生活,但它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同样一个人口,在穷达之间,其表现出的消费力是截然不同的。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欠发达国家,所以前者人口虽少但人均消费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要大于后者。美国学者格罗夫的忠告意味深长:“把我们目前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输入到发展中国家,是种全球性自杀。想一想中国、印度、非洲和南美的人口吧。我们不应该向这些地方输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是人口压力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文明病症。

    再次,人口可以理解为“人手”。即,人口存在着生产效应。考虑到人口的年龄构成,那么“人手”就是劳动力资源、就是可以开发的人力资源。如果说青少年人口是正在形成中的潜在人力资源、离退休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再生的剩余人力资源,那么经济活动人口就是正在开发中的现实人力资源。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供量是经济发展相当重要的因素。总和生育率低于1.3的持续的超低生育水平早晚会导致“人手短缺”和“青年赤字”的出现。

    第四,人口可以理解为“人脑”。美国学者朱利安·西蒙将人脑的创造力看作是“最后的资源”,目光深远。“最后的资源”是富矿还是贫矿取决于家庭和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教育的投资。低文化素质不仅本身就是贫困人口的一个表征,也是人口贫困的一个成因。人脑开发不足不仅是最深刻的人口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问题的潜在诱因。大规模、高密度、高效度的人口投资将形成一个国家最丰裕的资产:脑力资本。在这个意义上,人口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就是如何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第五,人口也可以理解为“人位”。即,人口的配置效应。在一个自然与社会复合的生态体系中,人口的生态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归根结底“人适其位、人足其欲、人尽其才”才是我们的理想。

    比较来看,适度的人口增长是完全必要的,人口问题与其说是人数的控制问题,不如说是善待人欲、储备人手、投资人脑、正定人位结合起来的人口调控、投资和发展问题。

    古希腊有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这可以说是贴近人学的深层人口学在21世纪的历史使命。深层人口学需要深刻了解人类的行为和潜力。浅层人口学关注人口的数量属性和数量表现。如果说传统人口学是技术主义、数量主义的,那么深层人口学试图对人口学的学科视野进行新的诠释,赋予人口学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深层人口学从“人数”切入,然后“人欲”、“人手”、“人脑” 和“人位”逐一分解。深层人口学就是走向人学的人类人口学。深层人口学对人口、人欲、人手、人脑、人位的解构将极大解放人口的潜能,使之成为最有价值的“终极资源”。我所理解的深层人口学就是人本人口学、制度人口学和乐观人口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