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5 16:12:57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
|||||||||||||||||||||||||||||||||||||||||||||||||||||||||||||||||||||||||||||||||||||
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是对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过程的关键时期的截面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去发现和归纳生态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截面分析的结果应该与时序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检验和对照,以确认结果的真实性。在本期报告里,我们选择人口超过100万和统计数据相对完整的国家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变量按两个维度设计:分层次维度,包括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4个层次;分领域维度:包括生态效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大领域;分析内容包括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等,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态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Young 2000),关于18~19世纪和20世纪前60年的截面分析,旨在加深对生态现代化历史过程的认识;而且,具有18~19世纪生态相关数据的国家比较少。 一、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 2001年截面分析,重点分析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个领域的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包括12组100个变量。 1、生态响应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响应指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对现代化的反应。生态响应领域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3个小领域。虽然这种划分会有一些交叉,但为刻画生态响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工作框架。我们选择30个变量进行比较。不同变量的“变化过程”以及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是不同的(表1-35和表1-36);许多指标的变化是波动的,而不是平滑的。 表1-36 2001年生态响应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2、生态经济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经济指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经济领域可以大致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和绿色经济等4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4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7、表1-38)。 表1-38 2001年生态经济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3、生态社会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社会指现代化过程的社会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社会领域大致可以分为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绿色能源和交通、绿色社会和生态安全等五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3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9和表1-40)。 表1-40 2001年生态社会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4、2001年截面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没有显著关系三种。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的生态变量,我们难以确定它们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生态变量,比较容易分辨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一般而言,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的生态变量,9组国家的最大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的社会变量,9组国家的最小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国际差距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1-41、表1-42和表1-43)。 上述结果表明,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末尾和差距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自己与前沿的差距,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生态现代化目标提供直接的依据。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已经出现生态转型,这就对截面分析的结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截面分析的结果,需要与时序分析的结果相互检验后,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如果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基本一致,那么,时序分析的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是正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下降变量,截面特征是负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转折变量和地域变化,截面特征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等。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完全一致,如人均服务收入等。时序特征: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正相关。 第二种,不一致,如人均国土面积等。时序特征:下降变量;截面特征:不相关变量。 7、小结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反映了生态现代化的一个剖面。在102个生态变量中,有37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23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有40个变量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没有显著关系(表1-44)。 表1-44 社会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类 单位:个
生态响应领域的突出特征是:许多自然资源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草地比例和森林变化率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人均能源生产、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和人均生态压力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 生态经济领域的突出特征是:物质经济效率、资源生产率、人均物质产值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物质经济比例、经济物质密度、经济能源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耕地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和经济技术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 生态社会领域的突出特征是:健康寿命、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人均服务收入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环境风险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电力使用效率、能源进口比例和资源安全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