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态现代化的学科背景 | ||||||||||||||||||||||||||||||||||
作者:中国现代化战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8 14:47:58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
||||||||||||||||||||||||||||||||||
生态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也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大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生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Young 2000)。尽管如此,生态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和社会实践,可以追溯到很早。事实上,人类的诞生,就是人类的“动物祖先”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人类不得不适应自然和认识自然,逐步积累了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发明了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形成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社会经济制度,养成了如何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我们熟悉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综合学科等五大系统构成的现代知识体系。这五大系统知识和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与“人类与自然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即与生态现代化有某种联系;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就构成生态现代化的学科背景(表2-2)。显而易见,生态现代化涉及的学科非常多。我们只能非常简略地介绍其中的重点学科。
图2-2 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和思想 注: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协调,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综合交叉研究的多学科结合。其中,自然和技术科学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社会和人文科学提供相关的思想和政策(制度安排),综合研究(综合学科)结合前面四大科学的知识和思想,提供相对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自然和技术科学与生态现代化 概括地说,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实施生态现代化提供了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和福利,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和压力。现代的科学技术,既是环境压力的制造者,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在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需要识别和驾驭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合理地利用技术,开发环境和生态友好的科学技术,限制给环境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现代科技与生态现代化 现代科技的门类众多,其中,与生态现代化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也不少,如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农业科技、制造技术、交通和能源科技、材料和信息科技等(表2-1)。毫无疑问,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与生态现代化的关系最紧密。 表2-1 现代科技与生态现代化的关系
物质科学的基本规律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生态现代化,也必然遵循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下面,以牛顿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例,以作说明。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理含义是: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用作用力大小来衡量;一个物体受到作用力,另一个物体受到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所以不能抵消。 在生态现代化中的应用(引申意义):人类许多活动,如资源开发等,都是作用于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力,必然受到自然的反作用力。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就会回报人类。 2、环境科学与生态现代化 3、生态科学与生态现代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