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富营养化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初,孔海南…  文章来源:水资源保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0 10:55: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陈雪初,孔海南,李春杰

  我国,一些以湖库为主要水源地的城市正面临着富营养化所导致的水华灾害的严峻挑战。在水华发生时每升水中多达几亿个藻细胞,COD(化学需氧氧)和SS(固体悬浮物)等指标亦急剧升高,导致给水厂滤池堵塞、产水量下降、出水浊度以及藻毒素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者将导致水厂被迫停产[1]。另一方面,在目前湖库普遍富营养化的情势下,在短期内已难以解决内源性营养盐过量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藻类异常繁殖的基础条件[2-3],因此,在坚持实施控源策略的同时,还有必要针对局部水域采取工程措施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动向之一是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获得重视并逐步开展。此类技术专以保护取水口周边的水源水为目标,在水源地域内直接实施控藻除藻工程,开展前处理。它与传统给水工艺相较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技术的应用场所面积极大(一般在取水口周边水域),同时为达到控藻效果所需的处理时间也相对较长,即具有“以空间和时间赢取水质”的特点。从技术原理上看,此类技术多着眼于破坏利于藻类增殖的生长环境,如削减营养盐浓度、光照度,加强水体流动性,引入生物物种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等。

全文:富营养化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