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张传翔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30 0:07: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新举措。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自觉推进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从改变生产模式入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态文明观,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切实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立综合决策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要抓紧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同时,要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加快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产业和贸易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产权和使用权交易等机制。加快改革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推行政府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形成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多方并举、合力推进的投入格局。

  加快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证制度。抓紧建立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开展绩效考评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同时,要逐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的监管体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