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22:45: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专栏10 禁止开发区域

  ◆各级自然保护区。共11个,海、陆总面积944626.7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930997.7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20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3409公顷。

  ◆各级风景名胜区。共3个,海、陆总面积386650公顷(陆域面积31095公顷)。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海陆面积28650公顷(陆域15895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海陆面积358000公顷(陆域15200公顷)。

  ◆各级森林公园。共14个,面积50144.7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面积35193.3公顷;省级森林公园6个,面积14951.4公顷。

  ◆水资源保护区。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1处,面积17049公顷。

  ◆地质公园。共2处,均为国家级;园区海陆总面积45500公顷。

  (二十)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水务市场,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持久开展全民节水活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加强对电力、石化、化工等高耗水工业和建筑业、商用、民用等耗水大的领域的供水调控,严格计划管理。鼓励企业和经营单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水耗,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加大海水直接利用,开展海水置换城市生活用水的示范工程;新建的高耗水项目一般要建设海水淡化装置,实行淡水供应总量控制,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全面推进集雨工程,加快推进地下水库建设,防治海水入侵地质灾害,改善地下水水质;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倡导一水多用。加大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城市供排水和中水管网建设,改造老化漏损管网,减少漏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饮用水水质,加强供水的安全保障。加强水源地涵养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涵养保护水源。加强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增加、调节地下水供给。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特别要加强对深层地下水开采的监管力度。

  (二十一)依法用海,保护海洋资源。不断提高全民依法用海的国土意识,加强对海域、岸线、滩涂等资源的保护,加大海域执法监督力度,以海洋功能区划引导和规范用海活动,提高海域使用效率,完善海洋功能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合理、集约开发深水岸线,切实保护滩涂湿地、盐田、岛屿等不可再生资源,非临港产业原则上不得占用岸线资源和圈占海域;统筹协调好港口建设与工业、旅游、居住、水产、盐业等方面用海关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长海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重点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通过陆岛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工业项目迁至岛外陆域。

  (二十二)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鼓励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积极推广。重点推进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食品等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行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推行清洁安全生产和创建“零排放”企业,建设资源循环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以重点大企业为试点,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新建和在建的工业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布局和生产。加快淘汰高耗能、排污重的老旧汽车、机车、船舶等交通运输机具,发展应用高效节能的运输机具和替代燃料。根据功能区的变动和人的出行方向,调整路网布局,科学组织交通,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和规模,形成低耗、高效、便捷、安全的运输体系。新建筑物和住宅新区,应严格实行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的设计标准,开展低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推广应用。既有的建筑,也要加大节能、节水的改造力度。积极推广照明节能技术和循环节水技术与用具,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风力、太阳能、垃圾发电设施,推广建筑节能和海水热泵的冷、热技术及农村沼气项目等,扩大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规模;继续加大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规模。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物资,建设资源处理中心和回收、加工、再利用系统。实施“谁污染、谁付费”,鼓励和促进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十三)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林业、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全方位实施海防林带、生态河治理、荒山造林补植、生态文明村建设、绿色通道、林业发展、资源保护和科技支撑的“林业八大工程”建设,营造和完善海岸基干林带570公里,构筑覆盖整个城乡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大型的西郊森林公园和大连湾森林公园,增强城市生态屏障,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实施山体海湾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全面整治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管理。搞好全市风景名胜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编制,确定保护的重点及有效措施,健全法制、分清责任、落实主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监管,其核心区禁止进行与资源保护无关的一切开发生产活动及工程建设,还生态于民。进一步完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污染物入海控制制度。开展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继续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和污染防治工程,取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石材、采矿企业,淘汰破坏山体景观环境的传统石灰石开采和水泥生产的落后工艺。加大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综合整治力度;关闭在甘井子区的31个矿山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甘井子区的工业污染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东北特钢、大化、大水泥等企业的整体搬迁,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烟尘区域综合工程,解决城市煤烟污染,加强对各类空气污染源的监管,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99%。新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卫生填埋等城乡固体废弃物、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新增绿化面积783万平方米,改善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专栏11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建设重点

  ◆矿山生态修复。关闭甘井子区31个矿山企业,对旅顺口区、金州以南地区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甘井子区环境综合整治。

  ◆海洋生态保护。完成小平岛至金石滩沿海水产养殖业的清理整治。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渔业新技术,减少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严格控制填海、围坝等破坏自然岸线的工程。

  ◆烟尘综合治理。着力控制烟尘、工业粉尘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加大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力度。加快拆除燃煤锅炉,力争全面完成城市中心区的烟尘治理。

  ◆城市污水处理。新建污水处理厂15座,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2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

  ◆生活垃圾处理。主城区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和餐饮垃圾处理厂,对毛茔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厂进行生态修复。在区市县新建6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33个区域性生活垃圾中转站,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建设乡镇污水与垃圾处理工程,到2010年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30%。积极鼓励和扶持规模化养殖厂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的使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七、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升龙头带动作用

  (二十四)进一步建设好开放先导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突出开放型、现代化制造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的基本功能,加快向新城区转型。继续坚持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的开放型工业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招商引资,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出口创汇能力和扩散效应。加快要素市场、人才市场及配套市场的建设,努力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地区总部等机构入驻,增强要素、商流的聚集力。

  保税区,要充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功能,区内适度发展保税临港加工业,加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互动,积极拓展保税功能。深化和扩大区港联动试点,推进内陆干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等项目运作,努力把保税政策覆盖到整个大孤山半岛、周边城市,并逐步向东北腹地延伸,密切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为创建保税港,逐步实现向自由贸易先行区转型创造条件。

  高新园区,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示范和辐射源、人才集聚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技术,重点培育优势产业,积极提供多功能服务,实现由园区自身发展向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大力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和动漫游产业的开发建设,积极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动漫游等创智型产业发展。建设数控、集成电路、数字化医疗、移动通讯设备等产业基地,引进区域技术、研发总部,扩大高技术研发和高技术人才培训,为全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示范孵化,人才集中引进培训,带动全市高科技产业发展。“双 D港”要重点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双 D技术”等产业项目入区,形成规模。

  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要突出国际性、高品位、休闲度假、大型国际活动的主体功能。加强与国内外有特色的旅游地区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组织兴办特色旅游会展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早日形成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的核心区。

  (二十五)开发长兴岛,形成开放新格局。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早日将长兴岛建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和新兴的开放型临港产业区。搞好岛内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2010年,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组合港的框架,初步建成3个5-7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泊位,适时建设大型散货泊位,形成1500万吨的吞吐能力。引进建设装备制造和能源、原材料加工等重点项目。形成新的开放区域,成为大连连接营口、鞍山的纽带,成为辽宁省打造“五点一线”(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带、辽西锦州湾、丹东临港产业基地、庄河花园口工业园)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载体,促进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十六)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软件、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精密机床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形成新的出口产业群。扩大传统机电产品出口。加速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通过引进配套企业、强化自主研发,优化贸易市场结构。鼓励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的一般贸易出口,促进中间产品本地化生产,重点提高一般贸易出口的附加值。要充分利用我市的人才优势、产业基础、城市环境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发达国家的“服务外企”业务。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发日韩、东盟、欧盟、美加等主体市场,广开渠道,大力开拓独联体、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富有潜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以知名跨国企业和国内特别是东北地区大企业为重点,大力引进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项目;采取各种扶持措施,积极培育民营企业发展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二十七)加快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大连城市和产业发展方向,以承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国际产业转移为重点,调整招商引资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吸引鼓励外商参与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涉外业务。制定完善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特许经营等地方配套法规,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重组。加大热电、供排水、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实效。

  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政策,完善配套措施,鼓励、培植和引导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海外市场的各类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同时,也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城门”,不断拓展创业空间,赢得更大的发展。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内开放。大力引导东部沿海的民资企业北上,不断吸引东北的民资企业来连创业。要像对待外资企业一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使大连成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创业的首选地。

  八、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搭建发展新平台

  (二十八)集中财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保证城乡建设协调、有序。本着“科学规划,适度超前,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城市供水、快轨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重要项目,大力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支撑大连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大连将有40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6500多亿元。

  (二十九)搞好能源项目建设,提高保障支撑能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到2010年,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由13%降至5%,气体燃料和电力消费比重分别由0.6%和22%提高到23%和27%。加快电厂和热电厂建设(详见下图),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9万千瓦,年发电量312亿千瓦时;全面普及城市居民用气,煤气日供应能力达110万立方米左右,加大清洁燃气的使用和普及。加大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改造供气管网,市区集中供热率达85%。加强电网建设,确保城乡发展和电力供应通畅。红沿河核电站、LNG上岸、原油储备库、庄河电厂的建设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一批城市热电厂的建成,将使大连由东北最大的电力负荷中心发展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工业也将逐步成为大连工业中极具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优势产业之一。

  专栏12 能源建设重点

  ◆电厂建设。重点建设庄河电厂和辽宁红沿河核电站。

  ◆电网建设。新建3个500kV送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250万 k VA,新建500kV 输电线路205公里;新建11个220kV送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294万 k VA,新建220kV线路327公里;扩建华昌等220kV变电所3座,新增变电容量48万k VA;新建大公街等66kV变电所50余座。

  ◆热电建设。计划扩建香海热电厂、盐岛热电厂、台山热电厂二期;新建开发区第二热电厂、甘井子热电厂、开发区第三热电厂和复州湾自备热电;改造市第三发电厂(油改气)、东海热电厂(煤改气);加快开展华能大连电厂热电联产扩建工程,以及长兴岛、旅顺、金州第二热电厂、登沙河等热电联产项目的前期工作。

  ◆液化天然气( L NG)项目及城市燃气建设。加快建成投产大连 L NG项目,相应开展城市煤气改造工程,保证城市燃气供应;推广建设分布式供暖供热系统和工业燃煤锅炉改造;开工建设煤气新厂二期工程,解决近年气源不足问题。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设和利用。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在我市黄海、渤海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建设风电厂。“十一五”期间计划建成风力发电200MW。积极支持和发展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作为燃料建设电厂,建成垃圾电站40MW。大力推广发展海水热泵技术和太阳能热水技术。

  ◆农村能源建设。重点推广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生物质气化、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项目以及高效预制组合架空炕和太阳能农舍等。

  (三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网络系统(详见下图)。重点建设大窑湾、大孤山、大连湾核心港区,加快长兴岛组合港建设,完成庄河港建设,提升长海---皮口---金石滩、太平湾等陆岛运输港区和旅游港区功能,完善码头、航道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运输、通航能力。

  实施港铁一体化发展,加大开拓东北内陆运输市场,通过港铁公路联运联营多种有效形式,形成中国东部贯通南北跨海的公铁路大通道,使大连口岸成为连接东北腹地与华北、华东及东南沿海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开辟新的内陆干港和集装箱专业化铁路班列,大力发展欧亚大陆桥运输。提高口岸的集疏运能力。新建南关岭火车客运站,启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城市南部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经济干线网、区域连通网、农村公路网以及环滨海公路,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的密度、等级和标准,形成“四网一环”的公路网布局,大幅度提升大连口岸通向域内外的集疏运能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油路。建设以公路运输客货主枢纽为重点,以市县级客货站点为辅助,以乡镇级客运站为补充的公路运输枢纽体系,建成客流集散区和货物储运基地。实现客畅其行,货畅其流,进一步缩短中心城区通达市辖各乡镇的时空距离,形成“两小时经济圈”。

  重点建设周水子国际机场保障千万人次扩能工程、空港物流园区和空港信息网络平台,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近期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开展新机场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

  加快城市中心区内和区际间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城市轨道换乘中心和城区地铁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努力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大客流公共运输格局。加快发展城市地下公共管廊和立体停车场,改变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营造便捷安全运输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