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23:06: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把信息化作为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举措,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立足需求,注重效益;面向市场,开拓创新;以民为本,服务发展。
    1、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
    2、立足需求,注重效益。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3、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
    4、以民为本,服务发展。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普及深化,信息化综合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基本建成“数字深圳”,为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深化
    初步建成电子政府。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技术支撑;政府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政府网上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人口、法人机构、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数字化城市建设进展显著。城市自然地理空间资源全面数字化,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各专业信息系统协同运作和数据共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
    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商务交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电子商务成为市场交易的常态行为。安全认证、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
    到2010年,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6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达到50%以上;9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600亿元;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降到14%以下。
    2、信息产业保持国内领先
    巩固和发展深圳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实现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转变。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商业品牌的企业和产品比例大幅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有突破性发展。建成高水平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形成国内一流规模的软件产业链,凸显软件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相应领域培育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骨干企业。
    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业有量的突变和质的飞跃,成为深圳信息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信息技术与游戏、动漫、影视和娱乐等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在跨平台、网络化和多媒体的数字内容服务上有新的突破。
    到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7000亿元,出口500亿美元。软件业产值1800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总额60亿美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服务业增加值300亿元。
    3、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市民可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市民信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广播、电视全面数字化,互联网普遍进入家庭,网上购物、娱乐、通讯、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普遍应用。
    到2010年,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超过35%,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110台,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0%,互联网普及率60%,拥有智能系统的居民小区达到90%,100%的街道、8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5%。
    4、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通信基础设施
    建成自动交换的智能光传送网和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积极推进传统电信网向NGN演进,保障网络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水平和业务种类上处国内领先地位,通信能力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2010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00万门,主线普及率为70%;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00万门,3G终端普及率达20%。
    5、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信息化的体制、机制、立法、政策、标准、安全保障、评估体系等有重大突破,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环境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化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信息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条件得到改善,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成若干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显著,形成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能力和吸引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来深研究和发展的环境。
    四、战略重点
    1、创新政府公共服务
    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业务协同;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开,全面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查询、申报和联合审批;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培育新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
    优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突出发展软件业和以数字内容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升信息产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国际市场的支柱产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培育主业突出,效益良好,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率先在深圳建立高效益、集约型知识经济。
    3、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公共卫生的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普遍服务,缩小数字鸿沟。
    4、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加快人口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合理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和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与开发利用,构建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5、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数字化和有效共享,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城市各专业管理系统协同运作,对城市空间和对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增强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深圳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6、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建立企业资信和个人消费资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鼓励行业自律,培育公平、公正、诚信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打击网络经济犯罪,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网络经济意识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完善安全认证、信用服务、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法律环境、标准规范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