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循环经济是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9:30: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年来,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共同关注的话题。面对“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我们已经深感任务艰巨。3月7日晚17时,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经贸委主任丁耀民和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就“节能减排在两会”的主题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他们认为,我国节能减排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循环经济是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中央政府,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其次,企业已经认识到,节能是能产生效益的。企业自身要发展,必须要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否则始终是粗放的发展方式。此外,媒体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从而引起了全社会老百姓的关心。
近年来,国家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立法非常多。从能源来讲,《节约能源法》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马上就颁布,《循环经济法》和《能源法》也在制定当中。只有从立法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全社会的节能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了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里面,把“官帽”直接和节能减排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强有力的措施。 对很多低能耗的产品、节能的产品,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扶持。同时,对很多高能耗的产品、高能耗的产业,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约束、限制其发展,激励和约束的政策同时发挥作用。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有1个“十百千”行动方案,就是在10个行业之中,推广100个节能技术,推广到1311家耗煤5000吨以上的大户。这种通用技术可以使企业的能耗普遍下降,成效较大。 这里面有经济的手段,有行政的手段,也有法律的手段。行政的手段,就是年初由省政府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白纸黑字,之后由节能办再明查暗访。经济的手段,如差别电价的方法,使企业从经济承受力上考虑,也会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 这需要确定详细的法规,对节能降耗进行规范,并有一支经常进行明查暗访的队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