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有机农业实用技术
作者:jingye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7 19:56:49  文章录入:jingye112  责任编辑:ahaoxie

有机农业实用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有机农业中土壤培肥技术原则和主要方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基本了解有机种植、养殖和特种产品生产的主要原则规定、技术手段。
有机农业实用技术
重点: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技术原则和主要方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难点:
 有机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农业种植技术实例概述
 一、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原则
借鉴传统的连作、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方法,运用生态学物种共生互惠原理对时间、空间和营养需求差异等进行组合的技术手段。
a.林农或林农多层平面套种方式
果树的行间种植豆类、蔬菜、牧草、食用菌、小麦等。
b.山区、丘陵区立体种养方式
桑基鱼塘(S);人--鸡—猪—沼气—农田(N)
杨梅—茶叶—一年生作物—家禽(鸡、鸭、鹅)

农业技术实例:
  二、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原则
Ø  光的调节—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通过调整光的波长、强度、辐射量实现最适条件。
Ø  温度调节---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具有差异,通过温室、地膜覆盖调节植物播种收获期。
Ø  水分湿度调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补充土壤水分和调节设施中的湿度。
Ø  气的调节—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料的补充技术。
农业技术实例:
  三、土壤的施肥和培肥技术原则
Ø 施用有机肥技术---秸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生命活力。

Ø 培肥土壤技术—种植绿肥、残茬覆盖、合理灌溉+适度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最优化原则施用自然矿之质肥料。

•      从病虫草生态规律出发,综合应用各种生物、物理、农业b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利于各种自然天敌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保证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逐步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农业技术实例:
五、有机禽畜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      家畜饲养系统必须符合动物最高福利标准。
包括:健康状况、长寿、繁殖性能力及生理和行为指标;动物应有良好的饮食和自由的运动。
家禽饲喂必须适合他们的生理特性,饲料应大部分来自本系统。
兽医治疗将永远避免常规预防性药物的使用。
主要通过良好的自然预防措施,即: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系统来保证家畜健康。
农业技术实例:
  六、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      生产应根据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进行。生物应该被允许按照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生存,生产水平和生长速度的控制依据需根据生物的健康和福利而定。
主要包括:鼓励多种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组成的生物循环体系;利用人类不食用的自然饲料;采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禁止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提倡多种水产品生产。
农业技术实例:
  七、有机食品后加工技术原则
•      加工方式需保持食品的天然营养特性和自然风味。防止或减少加工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氧化、降解,注意保持其原有的的自然外观和固有香味。
•      加工时应本着节约能源和物质再循环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原料,开发系列产品。苹果为例:制作果汁,皮渣发酵生产乙醇,余渣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柠檬酸,剩余物可以提取纤维素用来生产纤维食品和作为食品非营养添加物等。
•      加工过程既要保证食品质量,又要控制2次或多次污染。


农业技术实例:
  七、有机食品后加工技术原则
•      包装必须要防止机械损伤、防潮、防晒、保温、防污染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
•      延长保质期和货架寿命,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减少原有营养和风味,包装成本低,贮存运输方便、安全、增加美感和吸引消费欲望。
•      安全、无毒、经济、实用、可降解和重复利用(木质、竹质、植物茎叶和纸张等)
农业技术实例:
  七、有机食品后加工技术原则
•      根据有机食品储藏性能、原理、技术等要求和可行性和卫生安全要求,采取选择适当的储藏方法和可靠的技术。
•      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品质和避免污染,同时降低消耗节约费用。
•      储藏环境必须洁净卫生,仓库经常清扫,不能引入污染。
•      不能与非有机食品混堆贮存,标志明显,最好有单独的原料库和成品库存放。
农业技术实例:
  七、有机食品后加工技术原则
•      符合国际、相应国家的食品运输规定
•      根据产品类别、特点、包装贮存要求、季节、距离等采取不同的运输工具和手段。
•      全部运输工具必须洁净卫生,严禁与农药、化肥及其他化学品混运。
•      有机食品不能与同种非有机食品混堆混放和同箱、车、船运输
•      运输过程中外包装的有机标识不得玷污或损毁,尽可能避免通行有空气污染的区域。
第二节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功能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
三、肥料与施肥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功能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


土壤和土壤的形成
•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土壤的形成由岩石风化而成,因各地岩层(石)、地形、气候、生物不同,加上孕育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不同性质的土壤。

 

土 壤 肥 力
•      土壤肥力的狭义定义,就是土壤供给植物所必需养分的能力。
•      土壤肥力广义概念:
    土壤能够供给植物的水、肥、气、热等诸多生活条件的综合能力。
土壤的作用
1.土壤是(有机)农业生产的根本性物质基础。
2.土壤是自然界陆生生命体的营养物质来源。
3.土壤是自然界能量物质循环最活跃的场所。
4.土壤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物质财富。

三、土壤中的生物
特点:
绝大多数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表面,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团聚体)。
高等植物根系周围含有种类多,数量多,活性强的微生物群,根际微生物。
土壤剖面中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表层比底层多。
在地域上具有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种类和数量随土壤熟化而增加。
多种共存、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l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结构
–  改良地表形态
•   氧化·还原
•   溶解·沉淀
•   物质形成·气体发生
–  改善土壤物理性及土壤结构
•   蚯蚓  土壤空隙度↑
•   丝状菌·细菌  生产多糖 促进土粒凝聚 发育土壤团粒结构
–  土壤形成

l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生长
Ø 营养物质的转化  生物固N
Ø 热量的供给  有机质的分解
Ø 代谢产物的产生与分泌维生素、生长素 抗菌素
Ø 土壤酶的产生  生物催化剂
Ø 植物地下环境的形成  通气性 透水性 

肥料的定义与特点-肥料分类
v按来源分: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等
v按元素分:氮肥、磷肥、钾肥等
v按养分多少分:单质肥料、复合肥料等
v按养分有效性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
v按肥料状态分: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
科学施肥原理
1.养分补偿: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3.报酬递减: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三)天然矿物类肥料
煅烧的铝磷土;粉状硫肥;矿物磷肥;
硝 石;硫酸钾;石灰石;白 垩;
镁矿土;含有石灰石的镁矿土;
苦 盐;石膏;
稀有元素:硼、铜、铁、锰、锌、钼等

施肥量与施肥时期
•      根据各国有机农业的相关规定:
天然矿质肥料的投入量严格地被控制在,每年170Kg/hm2以内,并且施用的原则必须是在保证有利于最优化培肥土壤的前提下进行。
•      施肥时期:作物养分需要临界期;
                     作物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等。
第三节、植 物 保 护
----------有机农业的植保知识
一、害虫分类:
•      1.经济作物害虫  昆虫中有48.2%是以植物为生,人类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无一种不受其害,有的造成十分惊人的损失。
•      2.卫生害虫  有些昆虫能直接为害人类,有些还能传染疾病,危害人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如跳蚤、蚊子、虱子、臭虫等。
•      3.家畜害虫  许多昆虫能为害家畜、家禽,如牛虻、蚊、蝇、虱、蚤等,直接吸取家畜的血液,影响它们的栖息和健康。
•      4.传播植物病害(麦蚜、飞虱、叶蝉等等)
二、益虫分类:
1.工业用昆虫  一些昆虫的产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家蚕、柞蚕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又被称为特种经济昆虫。
2.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昆虫约有30%的种群是捕食性或寄生性的,它们多数是害虫的天敌,在害虫种群增长方面发挥巨大的控制作用。它们帮助人们防治害虫,也是人们用来开展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如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等,都能大量捕食各种害虫、叶螨和虫卵。赤眼蜂类、小茧蜂类、姬蜂类和青蜂等,能把卵产在许多害虫的卵内或幼虫、蛹的体内,结果把害虫杀死。
3.传粉昆虫  显花植物中,约有85%的种类是虫媒植物,一些取食花蜜和花粉的昆虫,通过活动为植物传粉,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


4.药用昆虫  许多昆虫的虫体、产物或被真菌寄生的虫体可入药,如九香虫(一种椿象)、桑螵蛸(螳螂卵)、冬虫夏草(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寄生)。
•      5.观赏昆虫  昆虫中有些形态奇异,色彩艳丽,鸣声悦耳,或有争斗行为,可供人们观赏娱乐,给人以精神享受。如有的蝴蝶是受人们喜欢的昆虫,
•      6.食品昆虫  很多昆虫,因营养价值高,烹饪后味道好,而成为人类的美食。生化分析证明,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

7.饲用昆虫  几乎所有的昆虫虫体都可作为动物,特别是家畜、家禽的蛋白质饲料。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发展人工笼养家蝇,进行工厂化生产,获取大量的家畜蛋白质饲料。笼养家蝇是将家畜的粪便,人类的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蛋白质饲料,既利用废物,又洁净环境,是一种功利两全的昆虫产业,受到各国重视。     8.环保昆虫  腐蚀性昆虫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泄物为食,是地球上的清洁者,加速了微生物对生物残体的消解。如埋藏甲群聚于鸟兽尸体下,挖掘土壤,将尸体埋葬,蜣螂将地表的动物粪便转入土内,清洁了环境。中国的神农蜣螂曾被引入澳大利亚,解决畜粪覆盖草原的问题,现已被纳入《趣味昆虫》一书。
   9.科研特殊材料昆虫


三、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重要行为习性有:
趋性:(趋光性性、趋化性、趋温性)
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杂食性)
群集性:
迁飞性:
自卫习性:
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总的表现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
昆虫从环境中吸收营养、水分和氧气等构成自身,同时把获得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中,并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排除到环境里。
昆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自然选择的道路,获得了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永远是相对的。环境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可以引起昆虫的大量死亡或者大量发生;同时,昆虫自己的生命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生活的环境。 
五、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要防治害虫利用益虫,首先需对昆虫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等进行实践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昆虫发生动态,同时还能积累资料,为制定防治规划和长期预测提供依据。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调查,才能对某些主要害虫作到认识其特点、了解其发生规律或习性,进而运用有效地方法防于未患,治于始发,提高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效率。
六、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或变质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七、植物病害的病原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
主要病原物有真菌、细菌和植原体、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非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营养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八、病害症状和病状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      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生理病变开始,随后发展到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因此,症状是植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在植物外部的表现。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植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依据症状进行诊断。
•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九、植物病原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微生物。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可以存在于水和陆地上。真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寄生在植物、人类和动物上引起病害。由真菌所致的病害称真菌病害。
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如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番茄灰霉病、西瓜枯萎病、苹果腐烂病、梨黑星病等都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发病部位常有肉眼可见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原病毒
•      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据统计,有900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很多植物病毒病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危胁。如马铃薯、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苹果病毒病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十、植物病毒侵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土壤
4.介体昆虫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因子有很多,主要可归为营养失调、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等。
1.营养失调
植物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磷、钾、钙、硫、镁等大量元素;铁、硼、锰、锌等微量元素,当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或者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或者由于土壤的理化性质不适宜而影响了这些元素的吸收,植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生理病害。 

       2.水分失调
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分的参与才能进行,它直接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合成,溶解并吸收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并可调节植物体温。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及供给失调都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土壤水分供给不足,会使植物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而降低品质。缺水严重时,植株萎蔫,叶片变色,叶缘枯焦,造成落叶、落花和落果,甚至整株枯死。
土壤水分过多,俗称涝害,会阻碍土温的升高和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植物根系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引起根系腐烂,也会引起叶片变色、落花和落果,甚至植株死亡。
    水分供给失调、变化剧烈时,对植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3.温度不适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它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了它的适应能力,植物代谢过程将受到阻碍,就可能发生病理变化而发病。
低温对植物危害很大。轻者产生冷害,表现为植株生长减慢,组织变色、坏死,造成落花、落果和畸形果;0℃以下的低温可使植物细胞内含物结冰,细胞间隙脱水,原生质破坏,导致细胞及组织死亡。如秋季的早霜、春季的晚霜,常使植株的幼芽、新梢、花器、 幼果等器官或组织受冻,造成幼芽枯死、花器脱落、不能结实或果实早落。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也很大。可使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上升,碳水化合物消耗加大,生长减慢,使植物矮化和提早成熟。干旱会加剧高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4.有害物质
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土壤和植物表面的尘埃、农药等有害物质,都可使植物中毒而发病。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为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粉尘等。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1.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
2.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4.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      植物检疫(严格防范措施、御敌于基地之外)
•      技术防治(增加生物多样性、¸Ä½øÔÔÅ༼Êõ£¬Ê¹»·¾³Ìõ¼þ²»ÀûÓÚ²¡³æº¦µÄ·¢Éú,选育抗病虫品种、繁育健壮种苗、ºÏÀíÂÖ×÷、科学施肥、ÅäÖÃÊʵ±、改良环境等)
•      物理机械防治(捕杀法、诱杀法、阻隔法、温度处理、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激光、高频电流、矿物油等) 
•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天然昆虫激素治虫、以菌治病、以虫除草、以菌除草、中草药制剂) 
有机杀菌剂简介
石硫合剂
是由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熬制而成的一种深红棕色透明液体,具臭鸡蛋味,呈强碱性。有效成分为多硫化钙。
熬制方法:石硫合剂的配方也较多,常用的为生石灰1份、硫磺粉2份、水10~12份。把足量的水放人铁锅中加热,放人生石灰制成石灰乳,煮至沸腾时,把事先用少量水调好的硫磺糊徐徐加人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同时记下水位线,以便随时添加开水,补足蒸发掉的水分。大火煮沸 45~60 min,并不断搅拌。待药液熬成红褐色,锅底的渣滓呈黄绿色即成。
十二、杂草防治
1.人工除草
2.栽培措施
调整播期;合理密植;作物间作与轮作;地面覆盖等。
3.生物防治
以虫治草;以菌治草;放养草食动物;以植物拟制杂草(芝麻---白茅)
第四节、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一、饲养场地和畜舍建设
必须创建能保持畜禽健康、行为自然的生活条件(适宜的气候、宽敞的空间和阳光、洁净的空气和饮水等),畜舍建设通常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以保证动物在任何时间能够随意采食和饮水,有足够的空间运动和休息,并有助于动物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减少潜在伤害和有利于清除垃圾等。
二、饲养动物密度原则
•      不同种类的动物密度不同;
•      同种动物不同的生育期、利用目的亦不同;
•      放养和圈养密度不同;
•      饲养动物量产生的总体氮量≤170kg/hm2.年

三、饲养的密度(欧盟标准)
2、圈养和笼养动物密度(m2/头)
四、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1.植物类
禾谷类植物、豆科植物、块根类植物及其副产品、牧草及其他(海藻等)。
2. 动物类
牛奶及奶制品;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及其副产品等。
3.添加剂
天然矿物质和维生素
五、疾病的预防措施
1、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2、通过提升自然免疫力和刺激免疫增加抵抗力。
3、注射疫苗(严格依据相应规定实行)
六、育种与繁殖
•      育种:价值取向;多样性原则;杂交育种
•      繁殖:主要依靠动物自然繁殖力,严禁使用胚胎移殖和发情激素,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下,允许使用人工受精技术。
•      提倡动物的自然母爱关怀和母乳喂养与自然断奶;哺乳期间不需要着意引导幼畜进食精饲料等。
七、动物疾病防治
•      顺势疗法(以微小或几乎痕量剂量,持续使用一种药物为基础,其原料来自细菌或病体培养)
•      中草药
•      针灸术
•      微生态制剂(动物微生态平衡、失调、营养、防治理论,具有维护或增强肠道微生物活性、有助于消化吸收、解毒、刺激免役力等作用)。
•      药物治疗(严格依据有机规定使用药物和记录治疗细节,通常作为治疗后必须超过2倍时间才可以)
第五节 水产及特种养殖技术
一、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应根据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进行转换和生产。
2、生物应该被允许按照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生存。
3、生产水平和生长速度的控制依据需根据生物的健康和福利而定。
4、养殖和采集区区域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温、盐分稳定。
第五节 水产及其他特种养殖技术
5、选择高产、高效益抗病的当地天然品种。
6、不得使用转基因和三倍体品种。
7、清理养殖区域(杀灭天敌和病原)。
8、科学完全的营养供应(P.C.V.Z…95%营养来自有机体系)。
9、饲养采用天然定向培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饵料 。
10、保证养殖对象的健康和疾病的有机防治。
11、依据有机方式进行收获、保鲜运输和屠宰。
二、养蜂业与养蚕业技术
1、实现有机转换
2、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自然选育品种
3、在有机体系内生产或选定优良的天然养殖场所(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
4、饲喂或种植以有机的或天然的完全营养物和蜜源植物
5、依据有机方式预防和治疗病害
6、符合规定的养殖密度(50群—5km2)与距离(2.5km);
三、有机茶叶生产
1.茶园的选择
2.土壤管理
3.施肥技术
4.病虫害防治与除草
5.茶叶加工

四、食用菌和野生植物采集
(一)食用菌
1.培养场地
2.培养基质
3.菌种
4.有害生物防治
木霉、链孢霉
毛霉、螨等
5.加工与包装

第六节 有机食品加工技术

•      加工方式需保持食品的天然营养特性和自然风味。防止或减少加工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氧化、降解,注意保持其原有的的自然外观和固有香味。
•      加工时应本着节约能源和物质再循环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原料,开发系列产品。苹果为例:制作果汁,皮渣发酵生产乙醇,余渣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柠檬酸,剩余物可以提取纤维素用来生产纤维食品和作为食品非营养添加物等。
•      加工过程既要保证食品质量,又要控制2次或多次污染。
•      包装必须要防止机械损伤、防潮、防晒、保温、防污染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
•      延长保质期和货架寿命,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减少原有营养和风味,包装成本低,贮存运输方便、安全、增加美感和吸引消费欲望。
•      安全、无毒、经济、实用、可降解和重复利用(木质、竹质、植物茎叶和纸张等)

•      根据有机食品储藏性能、原理、技术等要求和可行性和卫生安全要求,采取选择适当的储藏方法和可靠的技术。
•      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品质和避免污染,同时降低消耗节约费用。
•      储藏环境必须洁净卫生,仓库经常清扫,不能引入污染。
•      不能与非有机食品混堆贮存,标志明显,最好有单独的原料库和成品库存放。
•      符合国际、相应国家的食品运输规定
•      根据产品类别、特点、包装贮存要求、季节、距离等采取不同的运输工具和手段。
•      全部运输工具必须洁净卫生,严禁与农药、化肥及其他化学品混运。
•      有机食品不能与同种非有机食品混堆混放和同箱、车、船运输
•      运输过程中外包装的有机标识不得玷污或损毁,尽可能避免通行有空气污染的区域。
学习思考题
•      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原则是什么?
•      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原则是什么?
•      简述土壤的施肥和培肥技术原则。
•      简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原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