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城市建设中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黄崇祥  文章来源: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4 20:59: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摘 要:本文结合四川的实际,对四川城市水环境现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践、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绿色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城市 建设 探索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长江上游枢纽。全省幅员面积48·5万Km2 ,人口8600万,辖180个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和老百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绿色城市的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本文重点就绿色城市建设中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探讨。

一、四川城市水环境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城市水环境质量与全国一样,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绿色城市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增加,城市化水平低,城市水环境问题还是很严重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产生的污水量逐步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长,致使城市污水总量增大。据四川省2001年环境状况公报,2001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1·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1·5亿吨,占52%,生活污水10·4亿吨(285万吨/日),占48%。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全省已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92万吨/日,处理率32%。象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据统计中心城每天市政排污量为110万m3,而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0万m3/日,这就导致大量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环境。

2、排水系统欠账多,污水收集能力差

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每个城市排水系统都不完善,欠账多。以发展较快的成都为例,按《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成都市排水体系为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河渠,污水则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成都市排水体系现状是城区内存在大量的雨污合流管,一环路以内80%以上的排水管网是雨污合流管。在市区雨污合流管污水排放量迅速上升,其它废水大量进入系统的情况下,己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这就造成每天有大量的污水从管道溢出,排入水体,导致水环境被污染。而城市建设中建设与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结构上的不合理、不配套。城区内大部分排水户内部管网仍为雨污合流管,与市政管网不配套。历史造成的城区部分区域主干管与支管、雨水管与污水管结构上的不配套,使城市管网对污水有效收集能力下降,大量污水得不到收集与处理,导致其进入雨水系统和河道污染了环境。据环保部门初步统计,市区排水量的75.93%为合流制,基本符合分流要求的排水量才录用仅占21.25%;雨水管道中有污水排入的占86.66%,而污水管道有雨水排入的占63.08%;三环路以内调查的50条(段)河道两岸共有排污口2529个。可见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和混乱是造成市区段河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成都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就可想而知了。

3、工业污染尚未得到完全控制

四川是一个工业发展较落后的省份,改革开放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市属以上和大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较好,但也做不到污水处理设施全力运行和全部达标排放。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较差,常常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污、废水直排或超标排放情况严重,尤其是上游部分乡镇企业污、废水直排河道后对下游及市区水体污染极为严重。

4、农业、农村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四川的城市化水平更落后于全国。中心城的农村地区人口密集,分布大量的流动人口聚集点,这些区域环卫设施和排水系统极度缺乏,致使其数量越来越大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河道。据成都市统计主城区内河道沿岸直排式厕所有280个,堆存垃圾3.8万m3。养殖业污水、农业的农药、化肥、有机肥污染随径流带入河道。

5、城市各区域排水系统建设不平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四川城市建设大多采用先建新城,后改造旧城的办法。因此旧城排水系统改造缓慢,部分新区缺乏排水系统。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在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中较为突出。总体而言,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和改造相对滞后,污水收集率低,污水直接进入市区及上游河道情况突出。

6、河道及两岸违章建筑多,城市生活垃圾散落多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河道及两岸违章建筑多,城市生活垃圾散落多,造成环境景观恶劣,其产生的污水、生活垃圾往往直接进入河道。成都中心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000吨/日,而收集和处理量为2400吨/日,有约600吨/日的生活垃圾散布于中心城各角落,部分进入河道。

7、环境来水严重不足

从古到今,城市都依水而建,四川平原地区中心城河道众多,但由于生态破坏、水利建设、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和灌溉面积的扩大,水资源短缺,上游来水量日益减少,在枯水期甚至是平水期的来水量已完全不能解决河道冲淤、污水稀释、水体达标的要求。

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城市水环境的恶化,据成都市环保部门的调查统计,成都市中心城的主要河道在进入建成区以前水质良好,流经建成区后受高强度集中污染,水质迅速恶化,大、中河道以V类为主,枯水期降为劣V类;而小河道基本为劣V类,较大、中河道污染更甚,均属重污染。这种情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城市的水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经济生活质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制约。因此,要建设绿色城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二、四川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践

从1986年开始,四川就进行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二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

首先是德阳市治理绵远河城区段,修建了旌湖,大大改善了该市的水环境质量。接着,绵阳市治理安仓河和三江,成都市治理府南河,其中以成都市治理府南河成就最大,影响最大。府南河治理曾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等多个国际大奖。受以上城市影响,四川其他城市纷纷仿效,建设绿色城市。

成都市的典型做法是:

(1)、确立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治理、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线面结合、水系治理;注重实施、治管并举;近期突破、远期完善。

(2)、制定总体规划

一是充分满足河道的防洪排涝要求、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景观绿化要求和灌溉供水要求,并提供文化、休闲功能。

①、防洪排涝:结合《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重点防洪河道治理,按重点防洪河道和一般防洪河道分期分批实施,主要内容是疏通水系、河道整治、清除行洪障碍,改造和新建水工构筑物。

②、生态环境:在保证基本的环境景观来水,特别是紫坪铺水库在枯水期向市区增供25m3/S流量的前提下,对所有整治河道进行彻底截污、阻断河道水污染源和固体垃圾污染源。主要内容是河道两岸排水管的完善和改造以及违章建筑的拆除。改造城市环卫系统,完善城市环卫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全部卫生处理。

③、景观绿化:在拆除违章等建筑,保证用地范围的基础上,进行防护通道及绿化景观建设。对于改善使用性质的河道,在其规划控制范围内全部进行通道及绿化景观建设。重点景观河道纳入光彩工程范围。

④、灌溉供水:保证河道在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灌溉及作为城市部分供水水源的功能。

二是按整治河道、改造河道分类,对不同的河道确定不同的整治内容,对整治河道中的重点景观河道还需突出岸上景观建设。

①、已工程整治需完善河道:如府南河旧城区段,西郊河等,主要内容是完善,重点是城市排水雨污分流或截污,其次是按规划绿线形成绿化景观。该部分河道共计12条(段)78.6km。

②、综合整治河道:四大主要功能——防洪排涝、生态环境、绿化景观、灌溉。此外对不同的河道还赋予了三个次要功能——通道、文化、休闲。该部分河道共计47条(段)310.9km。

③、改造河道:对已无上游来水或将无上游来水,水质和景观环境极差,基本丧失河道功能,只承担区间污水及地表降水径流功能的河道,由于其已无源水,若进行综合整治其投入高且效果差。 可将区间地面排水功能由邻近道路下的市政涵管承担,也可在河道内改为暗排(涵管或局部盖板),将河道其两侧规划绿线以内的用地均用做公共绿地或道路用地。该部分河道共计11条23·3km。

(3)、分期实施

近期(2002——2005年):综合整治府河、清水河——南河、沙河水系及主城区内所有规划河道,共50条,全长283·3 km,总投资232087·4万元。主要结合城市防洪规划及沙河整治工程的实施,以生态环境和景观绿化工程为主,建成区内同步实施综合整治的其它工程。中期(2006——2010年):结合城市防洪规划,对列入该期防洪工程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远期(2011——2020年):中心城70条主要规划河流(总长412·8 km)综合整治全面完成。

(4)、制定《成都市绿色住宅示范小区评估办法》。该评估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遵守建设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基本程序(150分);3、小区规划设计(250分);4、环境建设(300分);5、材料与资源(150分);6、小区环境管理(150分);7、附录及参考文献等七部分。通过实施该办法,为建设绿色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指导下,1998年以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投入是极少极少的。真正大规模的投入是在1998年国债发行以后。在中央的支持下,四川抓住机遇,向国家争取到了一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其中有8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92万吨/日。2001年又有13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处理规模75万吨/日。2002年又有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处理规模42万吨/日。这样,预计2005年工程全部完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9万吨/日。

在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①、调查研究,选取可靠新工艺

污水处理技术有近百年历史,工艺比较多,无论生化处理、物化处理,还是生化加物化处理,都是成熟的工艺,经处理后污水都能达到排放标准。但是要选取适合国情、省情,特别是适合一些欠发达地区情况的污水处理工艺,走老路,用老的模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省环保局和与省计委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省国际咨询公司人员分赴长沙、珠海、深圳、昆明考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多次听取专家意见,98年10月,通过设计招标,结合具体城市的实际,选取了SBR、改良型SBR、氧化沟和强化物化法工艺,并经过一定的改进,作为我省污水处理厂的工艺。

②、结合实际,制定工艺方案

SBR、改良型SBR、氧化沟和强化物化法工艺虽然属于几种革新的工艺,但不同的设计,并不能完全满足具体要求。为此,省计委和环保局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对选取的工艺结合具体情况再次优化,逐个项目请专家进行评审。在评审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1)按实际略留有余地确定设计污水进水指标。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这些城市都建有化粪池,所以污水中的BOD5、CODCr不是很高。过去的设计污水进水指标留的余地过大,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投资增加,审查时都作了一定的调整。

(2)省去了污泥回流设备。所选工艺大多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这是所选工艺的主要特点之一。

(3)省去了污泥消化工序。传统生化工艺中污泥要经过一级和二级消化再脱水处理,沼气用来发电(实际这部分设备长期闲置),占去了大量投资。所选工艺除物化法外,污泥都比较稳定,即使是物化法,污泥脱水都比较容易。因此,省去了污泥消化工序,污泥经浓缩后直接脱水。脱水后的污泥送垃圾处理厂或作农肥。

(4)省去了消毒工序。传统工艺都有消毒工序,这是为流行性疾病发生的事故状态设置的,绝大多数时候可以不用。专家们认为,事故状态可以采取临时措施处理,可以省去消毒工序。

(5)减少占地和附属建筑面积。传统工艺占地和附属建筑面积很大,占去很多投资。我国开始实行新土地法和已经实行房改,所以减少占地和附属建筑面积成为必要和可能。

三、四川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绿色产业大有可为

四川在建设绿色城市方面虽然作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仅从贯彻《国务院关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精神来说,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就十分艰巨,四川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绿色产业大有可为。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为三个区,即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四川省各市(州)列入影响区或上游区。列入影响区的有20个区县。全省20个市(州)的138个县(市、区)列入上游区。

四川列入《规划》项目总投资为98亿元,其中:

列入《规划》影响区的项目总投资32.3亿元,包括:污水处理项目21个,投资23.2亿元;垃圾处理项目21个,投资4.2亿元;生态保护项目2个,投资0.4亿元;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17个,投资4.5亿元。

列入《规划》上游区的项目总投资65.7亿元,包括:污水处理项目26个,投资39.6亿元;垃圾处理项目73个,投资18亿元;生态保护项目27个,投资8.1亿元。

这样,到2010年,我省总共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45座,处理规模335.1万吨/日,需资金62.8亿元。计划是:

影响区:到2003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4 座,2003年到2005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13 座,2005年到2008年,影响区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4 座。

上游区:到2003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9 座,2003年到2005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12 座, 2005年到2008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5 座。

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仅靠政府是不行的。为此,去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十五”期间,城市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控制,使部分城市和区域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财力远远不够。要转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解放思想,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据此,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绿色产业市场巨大,大有可为。

四、结语

1、从四川的情况可以看出,城市水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2、四川在建设绿色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中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绝大多数城市的水环境现状与四川差不多。建设绿色城市,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市场十分广阔。

建设绿色城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作者简介:黄崇祥 四川省环保产业协会 秘书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