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绿色GDP研究综述(二) |
作者:齐援军 文章来源:《国宏研究报告》2004年12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2 10:00:3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三)附录: 世界银行报告《扩展财富的手段》摘要 J•迪克逊 国家财富的组分 古典经济学家们早已认识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在解释经济增长和国家财富的重要性,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福利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的,国家以人均GNP水平排序。没有人就支持GNP增长的资源基础以及发展是否是可持续这些角度提出问题。 最近,开发出一些新方法以克服GDP和GNP标准的固有缺陷。其中包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相关概念真实储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同时考虑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及流量的作用。绿色GNP是一种新的国家收入估算方法的非正式名称,它针对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对收入进行调整。包括:衡量开发自然资源的用户成本――例如,采矿一年造成铜矿价值的改变――以及评价污染排放的社会成本。 从这种衡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观点出发,最具有政策相关性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就是“真实”储蓄。它代表了发展所需的全部重要资产的净变量的价值,这些重要资产包括:产品资产、自然资源、环境质量、人力资源和国外资产。绿色国民账户和真实储蓄等标准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导向。它们强调国家如何管理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来源。 新的国家财富衡量方法要求在通常所衡量的经济变量之外,还应当明确地包含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因素。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自然资源的有用价值或使用价值。这意味着,至此,自然系统提供的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以及存在价值和我们从自然中得到的美学快感,都没有人微言轻国家财富的一部分来衡量过。 技术附录――自然资本 自然资本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环境遗产。给出的估算结果是以选定的资源子系列为基础得出的,选择标准是其总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得性。对某个国家,一些重要的资源可能未被包括在内,这也说明了需要对国家财富进行更细致的估算以供国家一级决策参考。 自然资本估算结果的组分包括农业用地、牧场、森林(木材和非木材的利益)、保护区、金属和矿产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气。对于财富计算结果中包含的所有自然资本的组分而言,都使用世界市场价格,并用一个适当的因子加以调整,以代表贸易价格中的租金。任何自然资源的经济租金(在对具有不同生产力的资源进行比较时,也称为“李嘉图”租金Ricardian rent)是市场价格同时开采、加工和营销该资源所需成本的差值。因此,它代表了开采或收获资源的内在剩余价值。当渔业等资源被过度开发时,租金可能被子降低到零(鱼类的全部市场价值都被劳动力和资金的成本所吸收),从而浪费了该资源的自然利润。 农业用地计算:任何国家其价值基于每公顷土地中三种主要谷类(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平均收益(产量乘以世界商品价格),其平均价格的权重是每种谷物的种植面积。总价值中采用一种针对具体谷物的调整因子,以代表每公顷土地的净经济价值(经济租金)。 牧场用地计算:按类似方法计算。肉类、羊毛和乳制品按国际价格计算,用适宜的租金率(45%)计算牧场收益。 森林计算:森林是具有再生潜力的资源。计算林地价值的基础是根据木材租金(价格减去生产成本)计算的圆木产量。在木材产量小于年净增长量的国家,年值按4%的贴现率折算成永久值;在圆木产量高于年净增长量的国家,森林同矿产一样处理,年值根据使用期限折算。 注:以上内容摘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国外有关发展观问题论著选编》。 保护区计算:用定义的牧场价值作为保护区最小价值的近似值。 非木材的森林价值计算:用森林面积的10%乘以每公顷非木材的森林价值的估算结果(工业化国家每公顷145美元,发展中国家112美元)。 金属和矿产计算:所做的估算是产量、储量、开采速率和开采所得的经济租金的函数。将1990―1994年的收益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用4%的贴现率在剩余的资源合作期限进行折算。 石油、煤和天然气计算:年产量用资源租金的估算结果计算。将1990―1994年的收益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用4%的贴现率在剩余的资源合作期限进行折算。 三、关于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的研究 (一)国内外的学者和经济组织关于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研究成果 科学的、准确的判断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是绿色GDP概念得以确立的基础。从检索到的资料看,关于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的研究,国内理论界的研究进展堪与国外相比而毫不逊色。主要表现为,较早的进行了区域性和全国性范围内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政府综合经济研究机构及时介入,大力推动该项研究的深入进行。研究成果受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目前已进入政府综合发展部门的视野,对行政决策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我们向较早地开展关于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先驱者表达深深的敬意。 国内理论界对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在研究初期,即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 1981年 全国环境经济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会上首次发表了关于计算污染损失的论文。有朱济成、王百斌的《水污染的经济损失研究》,该文对北方某城市1972――1976年间水污染损失进行了初步测算。认为该市年均水污染损失3.01亿元,约占全市GNP155亿元的2%。 赵贵臣等人的《某化工厂沥青焦生产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初探》。研究主要选择一个对照点,一个样本点,测算了样本点上工人直接健康损失。认为在1970――1979年期间工人健康损失累计达到4258万元。 1982年 《湘江流域环境预测研究》 曾北危1982――1984年期间所开展的湘江流域环境预测研究,估算出全流域污染损失约为2.7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56%。 1983年 《2000年中国环境概略预测与宏观环境经济分析》未出版 该项课题将污染损失按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分类,对1980年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测算,认为当年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约为444亿元,约占当年GNP的9.3%。 1984年 《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 国家环保局组织,该项课题历时4年,动员1000多人参加,首次对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认为,1981――1985年期间平均每年损失381.55亿元,占1983年GNP的6.75%。这项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后被以主要完成者过孝民、张慧勤所指代,称为“过――张”模型。 1987年、1989年 沈阳市和烟台市污染损失估算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沈阳市环境污染损失约占1987年沈阳市GNP的2.9%。 烟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烟台市环境污染损失约占1989年GNP的2.2%。这是两项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完整的研究,代表了区域一级环境污染损失测算的最高水平。 1992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会议 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污染损失约950亿元,其中水污染损失400亿元,大气污染损失300亿元,固体废物损失25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经济损失的结构表现:健康损失约占32%,农业损失约占32%,工业材料和建筑物损失约占30%,其他6%。此报告的数值参考了《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的结论,按1988年的数据推算得到。 1992年 《中国环境变化:引起冲突的根源及其经济损失》 加拿大蒙尼托巴大学V•斯密尔教授的论文。斯密尔教授在论文中以比较粗略的方法和根据一定的假设,对1988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认为当年经济损失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占GNP的比重接近3%。该文承认结果可能偏低,因为未包括某些项目。 1995年 中国经济运行的环境成本 北京大学雷明应用环境经济账户(SEEA),计算出1992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环境成本。按他的计算,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耗减、生态破坏和污染损失)约为1297亿元,占当年GDP的4.87%。在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折合费用指应补偿的环境损失)中,来自经济(自然)资产使用约为680.8亿元,占整个环境成本的52.5%;来自非经济(自然)资产使用约为616.3亿元,占整个环境成本的47.5%。计算范围包括8项自然资源,森林、草地、耕地、煤、石油、天然气、大气和水。 1996年 《九十年代环境与生态问题造成经济损失估算》 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向国家环保局提交的研究报告。报告的研究结果:以1993年价为基准,当年环境污染损失值约为1029.2亿元,其中,健康损失334.6亿元,农业损失474亿元,酸雨对建材业的破坏损失22.5亿元,水污染对工业的破坏损失138.1亿元,其他60亿元,约占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16%。 1996年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担,夏光完成。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以1992年价为基准,当年环境污染损失值约为986.1亿元,其中,水污染损失356亿元,大气污染损失578.9亿元,固体废物损失51.2亿元,约占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4%。 1997年 世界银行《蓝天碧水:21世纪的中国环境》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据保守估计,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约为540亿美元,约占GDP的8%。损失分布: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高水平铅污染对智力和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水污染酸雨对作物和森林的损害。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结论受到中国专家的置疑,经过多次讨论后,报告以注解的方式列出中国专家的意见,并将结果表述为损失约占GDP的3-8%,浮动范围达到5个百分点。 (未完待续)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