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研究发现鹦鹉和人一样能够运用舌头改变发音 |
作者:雨桐 文章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14 7:28:2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对于发音而言,人类和鹦鹉都要依靠喉咙中能够进行各种形式振动的器官。人们已经知道,鹦鹉是通过鸣管发声的,鸣管是位于气管和肺之间的“音箱”。但一直以来却存在这样一个悬疑:声音是如何向上活动并涌出喉头的呢?鸟类学家和鸟类爱好者很早就注意到,鹦鹉发声时会前后来回地动舌头,但却一直不知道这种舌头运动对于产生声音有没有明显作用。 最近,印第安纳大学神经学家罗德里克·萨瑟斯和莱顿大学研究人员加百利·贝克斯等发现,尽管所有鹦鹉的鸣管都以相同方式起作用,但鹦鹉舌头位置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声音的极大不同。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9月7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这是第一次通过直接证据发现鹦鹉能够运用它们的大舌头来改变发音的声学性质,”罗德里克·萨瑟斯说,“由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鹦鹉和人一样,控制舌头的运动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加百利·贝克斯介绍说:“鸟鸣是研究人类语言和交际行为的良好模本,人类需要了解鸟鸣,而了解它只能通过‘听’。鸟类大脑中有一些很特别的区域掌控着鸟类的鸣叫和模仿,人类大脑中则存在语言中枢。以往我们认为鹦鹉的复杂交际行为全部源于它们的鸣管,现在我们知道,它们的舌头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和人类说话一样。” 研究中,科学家调查了5种栖于南美的和尚鹦鹉。当一种鹦鹉发出500至11000赫兹的一系列音调时,研究人员测量了舌头位置对于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影响。结果表明,鹦鹉舌头位置几分之一毫米的改变就能显著影响发出的声音特质。研究人员还第一次确定了鹦鹉发音的四个声学“共振峰”。在声音穿越喉咙、舌头、嘴和鼻腔的过程中,有一些频率消失了,而另一些则不怎么受影响。共振峰就是一小段始终保持清晰的频率范围。这些保留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特点,对于鹦鹉而言,就是它们的嗓音特征。 人类的发音也有共振峰,由于遗传、发育和行为的不同,每个人的共振峰如同指纹一样各自不同。通过研究鹦鹉,研究人员希望能更多地了解鸟类和人类的哪些身体构造决定了声音的变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