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杨劼:为了草原的丰饶和美丽
作者:阿斯钢 周秀芳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4 22:29: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 (记者阿斯钢 周秀芳) 为了草原的加丰饶和美丽

  --记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杨劼教授

  共和国55岁生日前夕,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位蒙古族女科学家代表5名获奖者,在热烈的掌声中发了言。她,就是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年仅39岁的蒙古族女教授--杨劼。

  由于十多年的时间里,用辛勤的汗水、求实的态度、敏捷的思维和创意的灵感在草原生物学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倾心奉献,为草原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杨劼教授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个崇高的荣誉。

  50多年前,中国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奠基人李继侗院士率领北京大学植物生态学专业的全班人马开赴内蒙古大草原,融入刚刚建立的内蒙古大学,将科研主战场推进到内蒙古草原腹地。当李继侗院士的忠骨深埋于大草原之时,他的助手李博院士继承了将草原生态学研究继续下去的重任。1998年李博院士意外猝然倒在了草原考察的途中时,高擎内蒙古草原生态学研究的重担一夜之间落到了年仅33岁的杨劼博士身上。从此,艰辛与泪水、鲜花与掌声伴随着她一路走来。

  作为新中国最早开展植物生态学专业研究的内蒙古大学,在李继侗和李博院士的主持下,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占中国国土面积七分之一区域的植物资源考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杨劼教授所面临的问题,则是有史以来内蒙古最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这需要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上进一步有所突破。

  虽然摆在杨劼教授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她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方面锐意创新。十几年间,她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几项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由她首次提出的水分边际效能理论,很好地揭示了非洲沙漠地区植被的动态机理,并且在国家“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方式”中得到验证和充实。

  杨劼教授还依据自己提出的这一理论对人工植被建立、人工草场管护、生态系统恢复的最佳手段等方面提出大量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在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地采取的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围封禁牧方法,已呈现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作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劼教授不但在学校努力营建了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国家级科研与教育培训基地,而且在草原生态学研究领域更是硕果累累。她还先后3次在内蒙古组织召开了国际草原生态学学会大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设立旨在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选拔、举荐、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女性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女性科技工作者。2004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候选人学科领域仅限生命科学,全国有5位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获得此项大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