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
作者:志军 文章来源: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7 16:07: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部门以“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循环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区推广应用“猪+沼+果+灯+鱼”等各种生态农业模式面积近90万公顷,增收节支10亿多元,仅实施生态养殖和诱虫灯环节,农民就增收节支2.15亿元。 收入增加了 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是广西特色农业的名贵兰花示范村。步入该村,只见家家户户种兰花,兰花棚旁边建养鱼池,鱼池上挂诱虫灯。 农业专家介绍,猪粪、烂果、秸秆可以生产沼气做饭点灯,沼液、沼渣给果树施肥;诱虫灯杀死果园虫害,虫子掉下来可以喂鱼;鱼塘的水热条件适合养兰花。所有资源,都可以循环利用。这就是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一个模式——“猪+沼+花+灯+鱼”模式。 立垌屯农民杨清从2003年开始搞“猪+沼+花+灯+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现在,他家大棚里种植10多个品种兰花,一盆普通的兰花就能卖出1000多元。这两年,他每年都有10多万元进账。该屯“屯长”杨万宗高兴地说,由于近几年来屯里搞起生态循环农业,群众年年增收,2006年全屯农民人均纯收入4851元。现在,全屯75户农民全部建起了漂亮的楼房。 容州镇千秋村白勒屯的黄广全说,在实施生态模式生产之前,他种的沙田柚果树仅100多株,每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2003年起,他和哥哥黄广林搞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兄弟俩有沙田柚80亩,年产沙田柚6.5万公斤;建设生态养鱼池6个;生态养猪90多头。这两年每年总收入达22万元。去年,兄弟俩建了一栋三层900平方米的别墅式新楼房。 村里干净了 在立垌屯,一条整洁的水泥路从村外一直延伸到村里,路边的田里不见丢弃的农药瓶。该村村民杨清告诉记者,自从搞生态循环农业后,村里家家户户都利用沼气池将房前屋后的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烂果等消化掉,转化成肥料,用来给果、花、菜施肥。而大量的害虫也被养鱼池旁边的诱虫灯“拿住”喂了鱼。这样一来,农作物需要的农药量减少了,喝的水也比以前干净、卫生了。有关部门曾来抽查,结果村里饮用水卫生率达100%。黄广林、黄广全也说,这几年搞生态循环农业,他们每年可减少农药费用3000元左右,化肥使用量也减少一半。 广西自治区农业厅有关专家介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全区的推广和应用,大大减少了各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全区累计配套使用近6万盏诱虫灯,覆盖面积150万亩以上,减少杀虫剂470多吨﹙折100%含量﹚。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沼气发展和秸秆、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促进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治安好转了 杨万宗高兴地说,由于生活富裕了,屯里出现了和谐景象。过去一些小夫妻动不动为钱大吵大闹。喷农药有时导致鸡鸭死亡引起一些纠纷,使部分村民关系紧张,他这个“屯长”只好不停地去“救火”。这几年,这些现象没有了,平时村里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乐意帮忙,邻里出现矛盾也能心平气和地解决。群众懂得了只有脚踏实地地搞生态循环农业,才能挣更多的钱。所以,近几年也没发现赌博现象。 据了解,如今,大家对屯里的事也十分关心。有一次,外面窜来一个小偷,趁人不备偷了村里一只大公鸡,还没出村口就被一个村民发现。那村民大喊:“有小偷!抓小偷啊!”听到喊声,屯里男女老少闻讯赶来,将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束手就擒。群众把小偷交给当地派出所处理。这下,外面的小偷再也不敢进立垌村了。一次,村后山着火。全屯村民积极主动前往救火,很快就把火扑灭了,避免造成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搞生态循环农业使村民富了,守法意识也提高了,增强了保护眼前好生活的责任感。”杨万宗对该屯这一喜人变化这样总结。 在去白勒屯的路上,记者看到路边的沙田柚树上果实累累,惹人喜爱,但旁边没有看守果园的小房子。黄广全说,搞生态循环农业之前,由于很少有人种沙田柚等果树,往往果还没熟,就被人偷吃了。近几年搞生态循环农业,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沙田柚、荔枝等果树。现在这一带再也没人偷树上的果实了。 将推更多模式 广西自治区农业厅表示,今后将打造立体配置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型、时空搭配型、生态观光型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以帮助农民增收。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农业环境监管,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在净化水源、净化农田和净化庭院等方面探索“减排放、再利用、再循环”的路子。广西将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使农民生活更富裕,社会更和谐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