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解振华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9 8:46:14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2000年,当人类迈入一个新的千年之际,联合国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各国领导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聚集一堂,发出了向贫困、落后和饥饿宣战的誓言,共同确定了影响深远的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预防艾滋病、保护环境和全球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庄严承诺。5年来,国际社会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在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千年发展目标而努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们也看到,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缓慢,消除贫困、改善环境等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世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差距继续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剧,贫穷和疾病等大大降低了发展的活力;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不断出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援助资金、转让技术的进程步履维艰;一些国家不可持续的生产和过度消费还在继续,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全球环境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继续恶化,恐怖主义等各种形式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冲击和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的主要进展及面临的环境形势

  作为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6年来,GDP年均增长9.4%,2004年达到1.65万亿美元,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为3%左右,实现了千年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对艾滋病关键问题的认识、提供免费治疗、关怀和救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妇女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幅提高,产妇和儿童死亡率逐步下降。2003年全国共扫除文盲204.58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提前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千年目标。

  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2004年,除二氧化硫外,国家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9%、7%、22%和39%。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环境法制。国家建立了由9部环保专门法律、10多部自然资源法律、30多部环境法规,以及一系列规章、标准组成的法律体系,各地也制定了地方环境法规,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不断严格环境执法,连续三年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关闭了数万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二是强化环境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颁布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依法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工业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04年单位GDP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58%、72%、46%、55%和43%。严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新(扩、改)建项目和重要规划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三是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举。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实施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8%,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14.8%。四是千方百计增加环保投入。初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治理、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污染防治机制,污染治理投入大幅度增加,近7年来,仅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就累计达到8000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1.4%。五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环境、经济和社会“多赢”的典范。同时,加大环境教育和信息公开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充分说明,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中华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中国的发展是负责任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当代负责,而且要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由于人口多,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领域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消除贫困、防治艾滋病、健全公共卫生体制、提供安全饮用水、保护环境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好环境,是我们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问题突出,森林生态功能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20多年里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未来5~15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环境资源将面临更大压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同步解决环境问题。

二、全面加强新时期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方面,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内容和奋斗方向是与千年目标一致的,可以说,这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千年发展目标”。

  良好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是保护健康、维护生态平衡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活动提供必须的资源和服务。因此,以可持续和综合的方式管理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对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环保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

  为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缓解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维护好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利益,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主动改善与自然界的关系,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采取与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第三,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在千年峰会5周年之际,17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将两次聚会,千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将是他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人类为实现共同承诺所做的努力将得到检验。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