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保一天:激荡千年 |
作者:纪偕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9 16:06:2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一天,对于环境来说意味着什么? 据统计,每天,世界上至少有25000万人因水污染而致病或死亡;仅长江地区每天就会水土流失500个足球场大的面积…… 一天,对于环境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4年10月27日,至少400名内心关切着环保的人获得一次环境文化的沐浴。 一天,对于环境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天,中国至少有一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光酸雨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000多万元…… 一天,对于环境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4年10月27日,北京亚洲大酒店的亚洲会议厅,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环保情结的人畅谈着他们的环境理想。 2004年10月27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绿色中国”论坛来说却是它的第五次聚会。 理论创造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前提。一年前,闪耀着绿色光芒的“绿色中国”论坛首次在京城露脸就提出了“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命题,有如一股清风吹入学界。 之后“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环境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的论坛给了人们从另外的视角看环境的机会。而讨论环境经济政策的第四次论坛则标志着“绿色中国”论坛倡导的环保理念、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由理论向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绿色中国”论坛的一天天,见仁见智、思想激荡,不仅有益于环境文化的价值原创,而且强化了理论思维对环境现实的直觉透视。 “绿色中国”论坛第五个闪耀的日子会给“地球村”带来怎样的期待? 十几个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洋人加入了“绿色中国”论坛的第五天,带来了他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经验和教训。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坦诚地说,中国政府特别重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听取国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汲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13年前成立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就汇聚了众多中外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高度关注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建议被中国政府在决策中采纳,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内外誉为国际环境合作的典范。也希望“绿色中国”论坛能成为国际友人传经送宝的地方。 “绿色中国”论坛开放的心态赢得了国外友人的支持。欧盟环境总司司长凯瑟林.戴女士说,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他们愿意在生物多样性、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向中国敞开合作的大门。 论坛的重头戏当数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为论坛所做的报告: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我国已经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 “而世界上许多中等发达国家的实例都表明,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时,经济发展后劲都跟不上,主要原因是取得的大部分效益在为所欠的生态债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付账。” “未来30年,当人口总量、劳动就业和老龄化三大高峰同时来临时,我们还能按照现在拼资源、拼消耗的方式去增大经济总量吗?”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的不公平正在加重社会不公平。” 促进环境的公平,我们能打什么样的牌? “我们急需一套能够修正地方官员决策的考核标准,这就是官员环保考核。”潘岳的话语掷地有声。 官员的环保考核应包括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环境质量变化、饮用水质量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环保投资增长率、群众性环境诉求事件发生数量等指标;甚至还应包括当地政府对中央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 “让高收入阶层拿出更多的钱改善环境,让低收入者享受到更多的环境权益。”“让公众知道自己呼吸的空气怎样,喝的水怎样。” 一字字的真知灼见赢得的听众雷鸣掌声。 环保运动是一场激情永远的公众参与运动。 “绿色中国”论坛的第五天已经名声在外,它像一块强大的磁石,不仅仅聚集起了环保的“圈里人”,一些站在圈外观望的人也朝着论坛移步。一名南京的女作家特意坐火车从千里之外来赶来,为的就是和论坛的亲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