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力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马渝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2 9:37: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必须围绕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倡导健康文明新风的创新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强化精神支柱,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社会风气,改善生活环境的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精神文明  思想教育  社会风气  生活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于2008年7月7日——7月10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白塔畈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考察。通过与农民朋友的交流,沟通,大致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多数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不够明确;

  2、 农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绝大多数农民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3、 封建迷信、赌博等不健康文化与不讲卫生、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在广大农村还有相当的市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4、 农村教育落后,学校教育质量差。广播电视、电讯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由此也得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必须围绕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倡导健康文明新风的创新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强化精神支柱,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社会风气,改善生活环境的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强化精神支柱

  解决亿万农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是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着眼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扎实抓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等三项教育。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农民的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深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着重抓好广大农村干部的学习,帮助他们吃透中央精神,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要组织好农民群众的学习,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凝聚了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爱国主义体现了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才能爱家乡,是改变家乡面貌的原动力。我们要注意引导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好家园多做贡献。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教育。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需要广大农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等、靠、要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和坐享其成的思想注定建设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此凝聚亿万农民的聪明才智,激励和鼓舞他们抓住机遇、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去开创美好的新生活。二、提高综合素质。素质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而且整体文化素质低,缺乏职业技能是一个基本国情。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力加强素质建设,变农村人口压力为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重点发展好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扎实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引导农民大胆走向市场,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善于利用信息调整经营方向、开拓市场,搞活农村经济。要抓好科学知识的宣传,把机关报的经营种养知识和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益。要抓好勤劳致富的推广,各地农村都有一批闯市场、奔小康的先进典型,都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这些人是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动教材。要发挥这个教材的作用,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勇于进取,尽快走上富裕道路。

  三、转变社会风气

  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对农民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与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文明户评比活动结合起来,把“八荣八耻”具体要求落实到广大农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二要开展集中整治。应当看到,当前农村有些地方社会风气问题不少,有的宗族械斗严重,有的迷信活动盛行,有的铺张浪费成风,还有黄赌毒问题。我们要抓住这些群众普遍关心、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一个阶段打一两个漂亮仗,扫除歪风,弘扬正气,净化社会环境。三是不断提高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水平。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标准,使之能够办得到,办得好。要集中力量抓大村,抓乡镇所在地的村,抓出一批带头村。经济发达的地区,要适应城镇化趋势,逐步引进城市管理机制,建成高标准文明村,发挥好对后进地区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改善生活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必须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按照强化“二基”、突出“五建”的基本思想进行。“二基”,就是抓基础产业发展,培育特色经济,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建”,就是抓好农村中小学和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广播电视、电讯设施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抓好村屯卫生站(所)等卫生设施建设;抓好路、水、电、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建设,房前屋后、村旁路边,栽花、植树、种草,美化生活。同时,加强治安管理,建立村规民约,健全防控体系,坚决扼制假冒伪劣产品向乡下转移、城市消极因素向乡村蔓延的现象,端正乡风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中国文明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