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6)
作者:江静 刘虹 杨江…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3 15:42: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二、传统工艺技术对比

  传统的生化法有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SBR法、AB法、A/O法、氧化沟以及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各种处理工艺比较如下:

工艺名称

工 艺 特 征

优 点

缺 点

原废水从池首端进入池内,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对数增长,经衰减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增长周期。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1、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

2、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3、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4、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5、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完全

混合

活性

污泥

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可以认为池内混合液是已经处理而未经泥水分离的处理水

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各部位的水质相同,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得以发挥。

1、活性污泥较易产生膨胀现象;

2、曝气池容积大,基建费用高;

3、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4、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5、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氧化沟

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供氧,使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充分混合、接触,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循环流动。

1、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污泥龄长,可以存活、繁殖世代时间长、增值速度慢的微生物;

3、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勿需进行消化处理;

4、运行费用较低。

1、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较高。

2、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3、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AB

    未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的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A段和B段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由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1、经过A段处理后,废水的可化性有所提高,对B段非常有利,可以大大提高B段的净化功能;

2、经A段处理后,B段承受的负荷为总负荷的3060%,曝气池的容积可减少40%左右,运行费用降低。

1、基建投资高;

2、剩余污泥量大,污泥处理投资较高。

3、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4、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A/O

    厌氧阶段和好氧氧阶段串联,好氧阶段产生的剩余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厌氧池中有一定的污泥停留时间,污泥可以在厌氧阶段部分消化,污泥产率低。

1、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运行控制简单,池体容积使用效率高。

2、耐负荷冲击。

3、剩余污泥产量低。

1、曝气池容积大,基建费用高;

2、活性污泥较易产生膨胀现象;

3、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4、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SBR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和闲置等5个工序组成。5个工序都在同一池中进行。

1、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池、占地面积小;

2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剩余污泥;

3、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磷反应。

1、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

2、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3、投资费用较高。

4、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5、中水回用需要另加深度处理设备和设施。

生物

接触

氧化

   在池内设置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经填料,填料上长满微生物,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

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

2、污泥产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

3、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

4、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

5、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

1、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

2、对于进水量在数百吨的污水,接解氧化法是适宜的,但对于处理量更大的污水,会使处理成本上升。

3、布水布气不均。

4、脱氮除磷效果差。

5、管理难度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