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九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当前环境形势(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1 22:12:40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二)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国环境状况正在由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200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45万吨,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的任务还未完成,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二是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2000年,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城市河段污染突出。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沿海河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面积扩大。
  三是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2000年,开展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61.8%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四是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城市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1999年已达1.4亿吨,仅少数经过无害化处理,垃圾围城现象比较普遍,二次污染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所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五是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2000年,在开展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214个城市中,有31.3%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有55.6%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
  六是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我国核电设施具有堆型多、技术来源国别多、建设地点人口稠密等特点,部分研究型核反应堆设备老化,超期服役;民用辐射源量多面广,电磁辐射源增加迅速。确保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和退役核设施及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压力很大。

  2.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一是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扬尘、浮尘和沙尘暴频繁发生。全国森林面积1.59亿公顷,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农业自然灾害加剧,受灾面积由50年代每年1000-2000万公顷发展到九十年代3000-5000万公顷。
  二是水生态系统失衡。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现象加剧,不少湖泊萎缩,天然绿洲消失,现有水库蓄水量减少。湿地破坏严重。一些地区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
  三是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有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是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骤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有害外来物种入境增加,生物安全面临威胁。
  “十五”期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较长时间,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加入WTO和全球环境保护带来许多新的课题,环境保护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帐,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步伐,防止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压力。同时,环保投入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环保科技水平不高,环境管理和执法能力与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差距较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经济结构的调整,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本计划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出发,对“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把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