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怎样以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作者:季昆森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0 9:50: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党和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原则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6个“四”和3个“一”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六个“四”:如何“入手”和怎样“并用”

  一是“四个更”。笔者曾将循环经济概括为“四个更”: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这“四个更”是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也是推行节能减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是节能减排的必然成果;做到更少资源消耗,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做到更低环境污染,可以达到污染减排的目的。推进节能减排,一是要发扬人们节能减排的优良传统,用好宝贵经验,培养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二是要发挥人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

  二是“四个不一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过去讲“节约”的含义有以下不同:

  过去讲节约,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节约。而今天讲节约,要求从源头开始,即在未进入生产、消费过程时,在设计环节就要尽量减量化。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重新设计、创新设计制造出的超级汽车,其安全标准、外观、舒适度与过去一样,但是其重量只有原来的1/3(合成材料和聚合物的材料用量提高两倍,钢铁用量减少92%),耗油量也大大降低。

  过去讲节约,主要是作为一种美德来崇尚。而今天讲节约,关键是要寻求减少资源消耗、治理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现在开展的节能减排工作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节能降耗工作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当时只强调节能降耗,没有提污染减排;二是当时只强调要节约,不要浪费,没有讲高消耗、高污染的结果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经济社会难以可持续发展;三是当时开展节能降耗只是国人自己的事情,而今天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当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抓节能降耗工作,而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强力推行的重大战略决策。

  过去讲节约,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地球上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这一尖锐矛盾。而今天讲节约,是要把自然界生态良性循环的规律引入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以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满足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要求。

  过去讲节约,主要是强调少用资源。我们现在还要发扬这种精神。但今天讲节约,不仅是少用资源的问题,更不是偷工减料的问题。少用不等于少和差,或者空手套白狼;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削减,不舒适或者匮乏,而是要“事半功倍”,就是用一半的力气取得原来两倍的功效,这就是循环经济。

  德国伍珀尔研究所负责人施密特·布勒克认为,单位服务的物质投入削减到1/4并不为过,对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说,制定削减到1/10的计划十分必要。并指出,“物质投入削减到1/10要比能源投入削减到1/10更加容易。这与大多数物质的物理稳定性相关。”

  三是“四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这是循环经济标志性的特征。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我们开始认为减量化原则最明显,正好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后来,我们经过深入研究认识到,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这3个原则在节能减排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购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可以有效地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再循环原则,就是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这样做既可以节能降耗,又可以减少污染排放。

  再思考原则。中国的国情和发达国家不一样,国内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仅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3个原则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在深刻领会循环经济原理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原则,即再思考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拓展人们的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和运用循环经济,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难题和深层次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四个利用”。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包含4个不同层次和含义的利用: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反复利用和深度利用。

  节约利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方针。循环利用,就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变成可再生资源,生产出可再生产品。反复利用,就是对产品进行多次重复利用。深度利用,如德国巴斯夫集团在本国及在中国建立的化工联合体,就是用几种化工原材料生产出几百种产品,进一步深度加工成8000种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五是“四个入手”。

  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入手,在“节省”二字上下苦功夫,从省中求好、省中求快、省中求多,实现多快好省的辩证统一。安徽省绩溪县小小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变速箱的配套部件同步器、齿套及风力发电机的加速机等200多种产品。这家公司过去用老工艺进行生产,钢材消耗量大、工序多、能耗高、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从2003年开始,他们投入600多万元发展循环经济,经过4年努力,研发设计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精密碾锻成型工艺”,既减少了工序,节约了钢材,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检测,单位产品节材率在40%~45%左右。

  从污染治理入手,把污染治理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变单纯赔钱为既要花钱又要赚钱。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提出“把循环经济当作重要产业来谋划和发展”,建起了煤泥煤矸石电厂、瓦斯电厂、煤矸石砖厂、粉煤灰新型建材厂和矿井水处理厂,实现了更大的综合效益:2005年循环经济类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利税2654万元(不包括淮化集团),5年累计节约征地费用9100多万元;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达65%以上;矿区基本消除了煤矸石、矿井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循环经济产业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

  从生态修复入手,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笔者曾经对安徽省淮北市采煤塌陷区修复治理情况进行调研,这个市有20万亩采煤塌陷区,已经修复治理了10万亩,并且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搞生态旅游等。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不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本,对中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好、开发好,对比较差的甚至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在治理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利用,也可以使之成为生态环境资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这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搞好农村节能减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

  六是“四种手段并用”。

  行政手段。国发[2007]15号文件强调,“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有关部门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上大压小,下决心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还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实现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链接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

  政策手段。要加快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保险、投资、生态补偿等政策,用足、用好已有的政策。

  法律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国发[2007]15号文件就节能减排的法制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市场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也要按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入

  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内许多地方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 减排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急需加快推广的步伐。

  三个“一”:真信真学真干就会有成效

  一是“一个机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催生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产业。

  环境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环保产业,包含4个方面:面向末端污染控制的产业,面向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面向绿色产品的产业,面向生态环境功能服务的产业。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也完全符合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在发达国家,废弃物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国内,废弃物再生利用已引起各地广泛重视,并逐步发展为重要产业。

  节能降耗产业。国家加大了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节能减排既是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又将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可再生能源产业。现在世界各国都投入巨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国内许多地方,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也都在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开发,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健康产业。开展节能减排不仅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还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两种模式,一是经济增长模式,二是社会发展模式。转变这两种模式都要有服务经济做基础。服务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理念又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在人类经济社会运行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按照线性经济方式运行或者按照循环经济方式运行的问题与选择。而两种方式运行的结果是浪费与节约、污染与环保的本质差别。这就要求人们在规划、策划、研发等各环节,按循环经济理念搞好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要以循环经济指导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创造性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是占用大片土地,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其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资源、能源的约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人们就寻求新的出路,从开发客体资源转向开发人类的主体资源,即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创造力,以创意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创意策划和市场运作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突破传统资源的约束,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通道和空间。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可使节能减排另辟蹊径。今天,创意经济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国内许多省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创意经济。

  二是“一个目标”。对企业来说,要突出以“节能降耗治污,再生就业发展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推行循环经济,对汽车行业而言,笔者建议加上“安全、舒适”;对石化行业,建议加上“安全、深用”;对煤炭行业,建议加上“安全、回采”;对建筑行业,要做到“节能省地治污,健康安全舒适”。

  三是“一句话”。2004年,一位当时只有6岁9个月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说,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的经济。笔者和在场的人认为,这句话对循环经济的表述非常简练、非常朴实和非常到位。这说明循环经济并不高深,宣传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要从娃娃抓起,要开展全民行动。推行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只要真信、真学、真干,就会真有成效。

  (作者系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

  要点提示

 本文作者从6个“四”和3个“一”的角度,就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原则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重点提出,“四个更”是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也是推行节能减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节能减排要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入手,从污染治理入手,从生态修复入手,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等。

  编辑心得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当前,我们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只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我们就可以做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和无害化,促使节能减排目标早日实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