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域循环经济的典范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8 23:05:39 文章录入:damaha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丹麦的法律法规中,目前还没有以“循环经济”命名的条款,但其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初具雏型,历经30多年的发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凭借成功的“卡伦堡经验”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典范。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西部100多公里的海滨小城——卡伦堡市,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这个举世瞩目的工业共生系统由有五家大企业与十余家小型企业组成,他们通过“废物链”联系在一起,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在多个企业之间建立起了类似食物链性质的物流和能流联系,使进入园区的物质和能量都得到了充分和高效利用。 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主体企业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数百米,由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是该园区产业链的核心(如图)。电厂向斯塔托伊尔炼油厂和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供应中低温的循环热水,使大棚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放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炼油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放,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克米拉硫酸钙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同样,粉煤灰提供给土壤修复公司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而济普洛克石膏墙板厂用电厂的脱硫石膏做原料造石膏板。 对于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的参与企业来说,是交易成本低的利益驱动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制药厂之所以选择用电厂的蒸汽而不自己生产,是因为用后者的蒸汽更省钱。1982年制药厂锅炉改造,经过可行性研究,选择了最经济的供热方法,即全部使用电厂的蒸汽。从电厂获得蒸汽只要铺 两英里 长的供气管道,相当于药厂两年的内部改造投资。同样,石膏墙板厂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也是为了节省资金,原来该厂要从西班牙进口石膏原矿,现在用电厂脱硫产生的石膏,节省了运输费用,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明显降低。 这些企业之间的物能交换具有持续性,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比如,电厂每年为石膏墙板厂提供8万吨的石膏,大约为墙板厂年需求量的2/3;而电厂每年可从炼油厂得到 5000吨燃气、70万吨冷却水和50万吨回收废水,炼油厂提供了电厂 2/3的用水量。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工业区的良性运行产生了可观的节能、降耗、环保成效。事实上,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该生态工业园每年可减少石油消耗45000吨、煤炭15000吨、水60万吨。此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削减了17.5万吨 和1.02万吨。综合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 由于卡伦堡只有大约两万人口,城镇内的一些企业家原本即已相互认识,彼此有许多非正式场合聚会与碰面机会,沟通多建立在互信基础上。虽然整个产业共生体系包括卡伦堡政府部门,但它仅限于负责城市的水、电与热输送等基础设施,并未介入企业间的合作共生协调事务。该地区亦没有工业区常见的管理(服务)中心机构,虽然后来因应各界不断建议与需求而成立一个共生协会,但其角色较偏向对外公关而非内部管理。所以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以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支持着共生技术、资源等信息的交换。 卡伦堡生态产业园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不是由政府或规划师自上而下规划出来的,而是从市场竞争中由相关企业自组织磨合而成,既要有主导产业链、主导产业集团、主导技术、主导资源、主导资金、主导市场和主导人才形成的生长核,以确保产业园的经济活力,又要有工艺、产品、市场和技术的多样性和柔性,以确保园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稳度,同时还要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生态服务功效、原住地居民利益和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长期磨合进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