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转变传统观念,创造“绿色财富” |
作者:于红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9 15:29: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是环保工作的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财富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财富、自然财富、精神财富的总称。简言之,绿色财富也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财富。绿色财富的创造,从宏观控制层、运行层、环境保护层三个层次阐述。 绿色财富是以保护人类健康繁衍为宗旨,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财富、自然财富、精神财富的总称。绿色财富包括整个自然资源、环境,及其环境友好的人文、历史、科技、法律和相关产业、市场,范围较宽。 绿色财富的涵义十分丰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财富,它是指不以浪费乃至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创造的财富,绿色财富本身也是对环境友好的财富,即在制造、物流、消费(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资源造成损害。即使报废也能回收利用,创造新的财富。 绿色财富这一概念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当代防止污染、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绿色财富不是喊出来的,绿色财富需要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共同创造。 经过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探讨,笔者认为,创造绿色财富,转变传统观念大体需要有三个层次的努力: 第一个层次,是宏观控制层,就是通过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与规划的高层次,为创造绿色财富创造条件。为此: 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是以高速发展经济为主导,盲目追求工业总产值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 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比例失调,供应与需求不相适应。由于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式大量资源不是变成财富,而是变成废物,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如矿业的“采富弃贫”,森林工业的采育比例失调、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城乡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资金匮乏等等,都造成了资源财富的极大浪费和贬值。所以修订并完善某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是创造绿色财富的首要任务,当前各级政策部门必须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战略方针和社会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 二、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在沿袭消耗高、浪费大、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严重的落后的发展模式,其后果是,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又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排入环境,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污染了环境,投入产出比很低,经济与社会效益差。因此,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富,必须用消耗低、污染少、产出高、协调发展的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替代传统的落后的、粗放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在创造使用物质财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破坏,变黑色GDP为绿色GDP。 三、要制定绿色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依据, 规划不周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源头,规划不周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是创造绿色财富的最大障碍。因此,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综合决策、协调发展。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和布局,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全面安排。要根据生态规律和生命周期等的要求和区域特点,合理安排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要制定节约与合理利用(包括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废物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与经济政策。我国各族人民向以勤劳节俭著称,有很悠久的利废利旧与节约习惯,但近些年来,由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观念已经淡薄,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不计消耗、不计成本、不顾环境,盲目追求产值收入、盲目追求GDP、追求发展速度的现象司空见惯。因此,各级立法机构、党政机关必须尽快制定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通过鼓励与控制的措施与手段,对节约资源、能源、回收和综合利用资源(包括共生资源)、重复和循环利用资源、废物资源(包括工业废物及日常生活废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资源再生等方面给予奖励;对消耗高、浪费大,不回收、不利用再生资源和废物资源的单位给予制裁。这样就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氛围,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五、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损害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二要建立废弃资源、废旧物资(包括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废旧资源)回收——处理——利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三要推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对资源——生产——流通——消费——报废——资源再生——再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评估,以控制投入产出、寻找节约与再利用机会,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 第二个层次,运行控制层,也就是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教育的手段促使生产与服务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绿色的、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与服务,创造的财富是绿色的财富。为此,各运行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转变企业的环境管理模式,变末端控制为全过程控制,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系统管理。积极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2004),通过以PDCA(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简称为PDCA模式:Plsn Do Check & action)为模式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持续不断地控制环境因素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地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本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指标。 二、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清洁生产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财富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必须: 1、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有污染的产品,发展绿色产品,如无氟冰箱、无铅焊膏等,以减少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与人群造成污染危害。 2、通过调整原材料及能源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原材料、能源替代有污染的原材料及能源,如电能、气能替代煤,用水替代苯做稀释剂等,以减少生产过程对人与环境造成污染,防止有毒污染物转移到产品中,排放到环境里,造成污染。 3、要通过原材料、辅料、能源以及废水、废气、废物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减低消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厂内循环与厂外(社会)循环相结合。 三、要研究开发绿色产品。目前,我国绿色产品还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是各科研单位、生产部门的迫切任务。所谓绿色产品,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不对生产环境、员工造成污染危害;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不过多浪费能源、不会对人群及环境造成影响;产品报废后可以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形成的财富才是绿色财富,才可以克服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要积极开展资源(包括废物)回收、处理、利用技术研究,特别是目前已到家用电器及其他电器 报废的高峰期,回收、处理、利用这些废弃物已迫在眉睫,如没有有效的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大量的废电器、废旧物资、工业废物流落到社会,势必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个层次,环境保护层,就是各级环保部门通过监督与管理,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增值,提高资源的有用性。 一、防止工业污染。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受“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影响及治理进度缓慢,一些企业和单位在生产与服务过程,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使大量资源丧失了原有功能,变有用为无用。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并治理污染,使被污染与破坏的环境、资源,如水体、大气、土地恢复其原有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扼制环境、资源价值日益降低的趋势,同时也可以把报废的资源变成有用的资源,这就是环境保护创造的新的、绿色的财富。 二、生态环境保护,由于落后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一些年来经济发展不仅造成了某些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的污染,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草原过渡放牧、乱占耕地、小企业“有水快流”、采矿业的“采富弃贫”等等,使大量资源财富受到及其严重的损失。然而,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乱砍滥伐”、“围湖造田”、“乱占耕地”、“乱采乱挖”、“采富弃贫”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绿色资源的总量得到了增加。 三、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佳的环境与经济效果,是创造绿色财富的另一重要手段,由于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大大减少,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份额,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 参考资料: 绿色GDP概念及其影响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文钊 日期:2007-04-11 构建和谐社会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http://www.sina.com.cn 2006-10-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作者简介:于红文(1971-)男,《绿色财富》主编,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13年,现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咨询部主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