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花朵是昆虫温暖的家
作者:青云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2 16:09: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我们人类常有热情好客的本性。可是,你是否知道一些植物也有好客的天性呢?到了夜晚,人们回家了,鸟儿归巢了,可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昆虫怎么办呢?科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植物到夜晚会用自己的花朵给昆虫提供一个家,而且是一个温暖的家。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罗格·赛莫尔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喜林芋花朵可以塑造一个温暖的天地,吸引更多昆虫的前来“过夜”,进而达到为花朵本身传递花粉的目的。那么,植物有什么本事让昆虫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呢?原来它们会发出热量。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已知有近千种植物具有产生热量的能力,这些植物把体内的糖类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让花朵在夜间能保持比较恒定的温度。但这些植物产生热量的生物学原理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热量有助于花朵气味的释放,吸引更多的昆虫前来赴宴。

    赛莫尔完整地纪录了24小时中花朵内部的温度后发现:从入夜后(晚间6点后)至隔天黎明时分(清晨6点),喜林芋的花朵中可以快速产生热量,将花室中的温度维持在26~27℃左右,这比起周围环境温度高出约4℃左右。

    为了更精确明白甲虫活动时与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差异,罗格·赛莫尔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环境下(20℃到34℃间)甲虫的呼吸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甲虫处于休息情况下,即使环境温度不断上升,其呼吸代谢也是相当微弱的。然而,在活动期的甲虫,其呼吸代谢情形就相当剧烈了,但随着环境温度上升至30℃左右,甲虫呼吸代谢也渐渐减缓下来。

    利用所记录的周围环境温度与实验所获得之甲虫体内耗能曲线,科学家们计算出甲虫在室外环境下与花朵内部所需额外能量的比值,并将此比值以能量保留因子表示。更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结论:入夜后(也就是下午六点左右),甲虫钻入花朵这个“家”内,其能量保留因子约为4.8,但能量保留因子随着时间逐渐递减,到了隔天清晨时,其能量保留因子约为2。换句话说,甲虫在夜间环境维持活动所需能量,远远高出位于温暖的花朵内所需的能量。

    研究人员认为,对小甲虫而言,保持体温是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如果植物能提供额外温暖,那么这些小动物就可以在觅食与繁殖上投入更多精力。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些小昆虫总喜欢待在花朵里了,当然,植物也达到了吸引更多昆虫传粉的目的。

    不过,喜林芋花吸引昆虫过夜的现象是否是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中呢?在目前已知的近千种具有产生热量能力的植物中,是否都能吸引更多小昆虫前来呢?或者,这只是喜林芋独有的特异功能呢?这些都还是一些谜。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会弄清这些自然界的奥秘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