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
作者:陈岱云  文章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4)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 9:15:2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加强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一环。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让社会永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充分依靠教育,依靠科技,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没有现代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有力支撑,所谓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将是不可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尤其是要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的需求,才能使广大的群众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和他们切身利益的关系,中国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尽管环境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的已经展开,但成教部还不尽如人意。现在学校的环境教育大多停留在地球日、课外活动等象征性层面,而没有根本上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行为和意识,影响人们和环境的关系。这与国外的环境教育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扭转环境恶化的态势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律条文,需要使已有的政策与法律条文得以执行;我国环境治理还需要更新、更多的技术,需要已有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而不流失和浪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教育的加强。

  加强环境教育,应该从以下入手:(1)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通过对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各级官员进行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将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使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教育,使社会公众普及环境知识、全面了解环境国情、提高环保意识,在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到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3)要强化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4)高等学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应把环境意识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