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
作者:黄宇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3(l)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 9:17: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绿色学校”一词的产生与环境教育有关。l986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出版的《绿化学校》一书是关于绿色学校的早期文献之一。“绿色学校”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或措施,其内涵是随着环境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第比利斯会议上提出五个方面的目标,把环境教育从“关于环境”的领域扩展到“通过环境”和“为了环境”的领域,这就使“绿色学校”的概念得以引入到环境教育中,并得到确立。而里约热内卢会议更要求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扩展,并且与教育中的其它部分相融合,上升为“可持续发展教育”。

  “绿色学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校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环境教育方法。文章结合纽约曼哈顿区的一所高中, 日本横滨的一所小学, 中国青岛的一所城市小学, 斯里兰卡的一所中学为例,归纳出“绿色学校”的共同特点。第一,有一个“对环境友好”的课程。“对环境友好”首先意味着绿色学校的课程应当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体现对环境知识、环境道德伦理、环境素质、环境行为的关注和鼓励。第二,具有“对环境友好”的教育氛围。第三,鼓励校内人员全员参与。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出发,学校作为可持续发展现念的传递者和实践地,应当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的观念。第四,绿色学校重视把校园环境和当地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第五,社区与学校的相互开放。第六,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

  中国于l996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绿色学校”。但是,对于“绿色学校”的内涵,中国环境教育决策者和工作者的认识尚待提高。从实践层面上看,截至2000年l0月,中国已有16个省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和命名表彰活动,已经命名的各级绿色学校达到3207所。但是,从这些“绿色学校”的情况来看,各地对“绿色学校”的理解不同,标准不一,差异极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要创建“绿色学校”关系到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实施开放管理、强调分享的观念、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尊重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建设绿色学校,要求对学校从整体、根本上进行系统的改造。在中国,建设这样的绿色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观念的束缚,升学的压力,经费的缺乏和教师素质的欠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