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曾德盛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1 17:38: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生态文明体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荣,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和消费。因此,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经济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和转变发展方式,走文明发展之路,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政治文明建设应把生态文明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尊重公众利益,协调平衡各种利益需求和社会关系,实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保障公民的生态环境权益。遵循生态文明理念,精神文明建设要提倡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尊重自然,反对穷奢极侈的享乐主义,加强生态伦理建设,营造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所提倡的上述新的发展理念,正是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体现。

  生态文明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同时,人类不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且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人类与生态环境也是有机统一体。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是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因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生态环境权益是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而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优良,大家普遍受益;生态环境恶化,大家就会普遍受害。所以,生态环境权益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是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益。其次,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科学发展既要讲经济效益,同时要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那么人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已经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会毁于一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同时,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不但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反而要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付出高昂的代价。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生态兴衰关系人类文明的兴衰。没有安全的生态环境,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创造了人类宜居的生态环境条件,而且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促使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