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村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0 13:27: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当前,在经济学界普遍关心的研究课题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课 题,农村城市化是又一个课题,这两个课题可说是同样重要的。苏泽 群同志在其所著《农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把这两个课题结 合起来,并以珠江三角洲的实践为例证,展开论述。单凭这个书名, 就十分引人注意。

  众所周知,经济学界早已察觉到经济增长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经济增长的正作用反映于促进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 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则反映于环境污染 与资源耗竭等方面,使得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受阻,导致 社会的生活质量下降。可持续发展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受 到人们关注的。

  可持续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而要实现经济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问题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

  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多种交通模 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社会可 持续发展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居民采用新的消费 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使用 土地,尽快消除贫困,建立防治自然灾害的系统等。无论是经济可持 续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内,都涉及农村城 市化问题,因为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苏泽群同志这部著作,把可持续发展同农村城市化二者结合在一 起进行探讨。书中分析了传统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的缺陷,其中包括加 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城市数量型扩张,从而带来环境恶化和“城 市病”的产生,后来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作者认为, 农村城市化的新模式应当是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化,是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者的内在统一。作者在这里提出的一个新 观点是要求建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 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发展建立在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有价值的。

  要知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一样。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于投入 产出比例上,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 等都是投入产出比例的某种货币表现。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 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越高,表明经济效益越好。但这些表明经济效 益变动的指标都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动。 生态效益与此不同,它反映于生态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动上。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如果投入为既定,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越是恶化,就表 明生态效益越差;反之,如果投入为既定,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越是 朝好的方向转变,那就表明生态效益越好。

  经济效益不等于生态效益,也不能代替生态效益。在某些情况下, 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比如说,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只顾经济方面的指标而不顾环境方面的要求,结果,资金利润率 上去了,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却下降了。当然,重视经济效益是对的, 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却是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生态效益的发 展。

  在了解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不同之后,就可以了解建立生态 文明的意义了。只有在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考虑生态效益的条件下, 才能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地建立生态文明。换言 之,生态文明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 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可偏废,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都会受挫而不能实现,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生 态文明,就必须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农村城市化的新模式 正是生态效益型发展模式之一。

  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既重视生态效益,也重视 经济效益?怎样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二者共同增长?就农业 情况而言,假定采取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发展道路,是有可能兼顾生 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是指依靠农业系统内部来维持土壤肥 力,促使农业稳定增产的一种农业。它的优点在于实现生态的良性循 环,使社会既能持续取得丰富的农产品,又能改善生态质量、环境质 量。如果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生态农业户,农业本身和农村的 环境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生态农业的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 场,农业成本会降低,农户收入会增多,这对于其他农户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还可以预料,农户收入的增长一方面会向工业提供较大的市 场,促进工业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又会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积累 资金,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可以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这 就是农业中的生态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那么,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呢? 本书在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之后,以珠江三角洲的实践说明了区域布局 问题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按物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 条件,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同时要根据城市规模效益来确定农村城 市化的重点,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染源扩大, 减少占用耕地,又有利于环境治理与资源的节约使用。作者把建设 “农民城”作为未来农村城市化主旋律的观点,是很有启发性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