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将环保融入生命
作者:李玉芳 闫艳 高…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 23:53: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李耀东其人

  环保专家、原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专职秘书长,现任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校外教育中心站站长、莫愁湖环保协会理事长。退休后,作为环保义务宣传员,李耀东走进了社区,举起“社区环保”这杆大旗,成为社区环保工作的领头羊。


  2009年“七一”前夕,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滨湖街道工委隆重召开了“滨湖街道纪念建党88周年大会暨先进事迹演讲比赛”。在6名演讲对象中,唯一的一位党外人士格外引人关注:他是亲友眼中的“傻怪”老人,是干一行钻一行的环保专家,也是社区环保工作的“领头羊”。
  他,就是退休环保专家、原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专职秘书长,现任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校外教育中心站站长、莫愁湖环保协会理事长的李耀东教授。

   1
  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李耀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寻常的业绩。2000年退休后,他又一头扎进社区、街道,把“社区环保”这个概念发扬光大,他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环保痴人”。

  已进入古稀之年的李耀东,自1974年治理“三废”起,就与环保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在工厂、机关、学术团体、科研部门从事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保科研30余年。
  从1981年起,李耀东常常利用节假日、星期天的时间,自发地去做环保义务宣传,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寻常的业绩。2000年退休后,李耀东又一头扎进社区、街道,把“社区环保”这个概念发扬光大,他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环保痴人”。
  在李耀东退休后的这些年里,他在街道、社区开展的环保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很多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常常有人当面劝他说:“你退休工资那么高,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在社会上东奔西跑,何苦呢?”“如今的人一切向钱看,可你偏要来个义务、公益,甚至自掏腰包交手机费,傻不傻呀?”“一个大教授天天和孩子混在一起,一天到晚泡在社区里,能干出啥名堂?你又图个啥?”
  总之,在常人眼里,李耀东是个又怪又傻的人。不过,要是翻阅一下李耀东的家庭背景和他人生轨迹,你就不难发现,在他一生苦苦追求的背后,是有一股强大的“思想动力源”每时每刻在支撑着他。这还得从6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1940年5月,李耀东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农民家里,穷乡僻壤加上战争动乱,命运注定了他从小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有这样一件往事,几十年了仍让李耀东记忆犹新:1948年家乡解放了,村里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洋学堂”。没有教室,就临时搭在庙宇里;没有桌椅,就由学生们自带破桌、矮凳来凑数;老师没有工资,就临时到学生家里“派饭”。李耀东有幸成为这第一批的“入学者”和第一批被“派饭”的家庭,这特殊的经历也让他自小就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并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的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在小学五年级参加全县统考时,他拿了全县第一名。
  也就在小学五年级时,一件事情深深刺痛了李耀东幼小的心灵:期末考试总复习,李耀东在翻阅《自然》课本时,忽然发现书上印出的科学家肖像多是外国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怎么近代的大科学家都是外国人呢?不行,一定要争这口气,长大了一定要为国争光,在科学上要干出一番事业出来!谁知,这口气一争就是60年。
  在学校,正是这口气促使他奋发而学,高中毕业考试12门功课全部“5分”,成为全校唯一的“满堂红”。
  1959年考进南京大学后,李耀东更是如饥似渴地扎在图书馆里汲取知识的营养。身为独子,他竟然连续3个寒暑假不回家,留校苦读。一封“母病危速回”的加急电报虽然将他“逼”回了家,但是当他发现母亲健健康康、只是思儿心切才打电报催他回家团圆时,他只在家中留宿了两夜。
  为了实现他在科学上的宏愿,5年的大学生涯,李耀东是分秒必争,奋力拼搏,以最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学校门。
  尽管在以后45年的人生征途中,李耀东的道路并非平坦,甚至有些事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那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总是深埋心底,并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他去奋力拼搏、勇敢面对。
  这就是李耀东年届古稀、身兼六职、不求名利,并且越干越有劲的秘密所在。

  2
  李耀东不仅做事认真,而且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正是这种痴迷和执着,让他在环保事业上练就了深厚的功底,也让他在24年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上世纪60年代初,李耀东从上百个专业中独独挑选了南大的“生物物理”专业,因为这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边缘学科,又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一门学科,既充满着挑战,又蕴含着许多未知领域。说白了,攻下它极难,但是一旦攻下来可就是世界级的大成果。李耀东为自己人生设计了一座科学上的珠穆朗玛峰。
  正当李耀东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施展宏图时,他面临着毕业后第一个打击:由于专业太新,难以分配,并且全班留校储备一年后仍无法对口,很多人不得已改行搞农药、化工。这对精心设计自己、并许下宏愿的李耀东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航船的新方向,也为李耀东的科技人生带来了机会与希望。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1979年,江苏省政府把省环保办公室升格为省环保局,准备招收一批科技人员,李耀东从经验中判断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意识到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应聘调进了江苏省环保局科技处。
  李耀东带着为国争光的这口气走上了环保岗位,同时又是带着要把耽搁10年的宝贵光阴尽快补回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对环境科学这门新型学科的浓厚兴趣,所以他在省环保厅、省环境科学学会和省环境科学院这24年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
  他的学习笔记、工作笔记和环保剪报多达500多本,家里堆的到处都是他的资料;他常常下基层、跑厂矿、搞调研,平均每年外出时间都在8~9个月。此外,李耀东还编书、修志、搞科研,一年到头忙的不亦乐乎。据统计,由他主编和参与编写的环保编著有《江苏省志·环境保护志》、《江苏国土资源》、《鸟类知识趣谈》等14部,参与全国和江苏省环保课题3个,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个,3等奖3个。至于表彰先进个人的奖章、证书、锦旗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成果对李耀东来说,并非是他少年立志时期许的那一种。但是对一位年届40改行搞环保的人来说,实属不易。虽然未能在自己所学的生物物理专业上实现远大理想与抱负,但是在李耀东人生的非常时期能做到及时调整,全力开拓,也算是殊途同归,实现了他个人的人生价值。
  李耀东不仅做事认真,而且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1986年,在历时5年的“江苏省海岸带、海涂资源调查”课题结束后,李耀东负责调查总报告中“环境质量”的撰写任务,并住进了南京地理所招待所。他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服务员进去换洗床单、枕套,他竟浑然不知。
  他还负责过《江苏国土资源》一书中有关“环境保护”章节的编写工作,这期间爱人出差不在家,他就回到家中写。在短短20天里出了几次“洋相”,不是把开水壶烧干,就是把饭烧焦。一次煎中药,他竟然把药罐子的罐底烧掉了,顿时家里浓烟滚滚,幸好他反应快,三步并作两步把煤气阀关掉,才未酿成大祸。
  正是这种痴迷和执着,让李耀东在环保事业上练就了深厚的功底,也让他在24年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并从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知名的环保专家。

  3
  退休后的李耀东,一头扎进了社区,举起“社区环保”这杆大旗,并且一干就是6年多。他成了社区环保工作的“领头羊”,而这份工作,也开启了他退休后人生旅程的第二春。

  2003年,李耀东主编的《江苏省志·环境保护志》由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他也正式离开了他所钟爱的环保岗位。或许是原国家环保总局10年前发出的“环保要进社区”的号召让他难以释怀,或许是长久积结的环保情怀让他难以割舍,就在他退休后不久,他又一头扎进社区,举起“社区环保”这杆大旗,并且一干就是6年多。
  刚开始时,李耀东在鼓楼区莫愁新寓社区,被社区聘为“环保协会”会长,协助社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保节日里,他带领大家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出黑板报进行环保宣传。
  后来李耀东的住家迁至建邺区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他把工作重点向新社区转移,而老社区的工作依然兼顾。
  在玉兰里社区,他每年除了为社区居民举办环保专业讲座外,还在社区内选拔14名优秀中小学生,组成环保兴趣小组。2005年,李耀东带领小组成员开展“芦荟种植与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环保科技创新活动,并集体栽种了120盆芦荟。通过一年的创新活动,这些环保小卫士们个个掌握了芦荟的习性、栽培、管理以及美容、保健、环保功能等知识。
  环保小卫士们还把学到的芦荟知识,自编自演在全街道作汇报演出,一时间掀起了“芦荟热”和环保热,社会反响很大。玉兰里社区在李耀东的带动下,也顺利通过了“市级绿色社区”的验收评估。
  社区环保的内涵十分丰富,要做的事情很多。李耀东走进社区后,几年来的体验也让他真实感受到了社区环保工作大有希望,大有干头。2007年3~4月间,为了让玉兰里社区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李耀东的策划下,“莫愁湖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会员由辖区内干部群众、离退休人员、大中小学生140余人组成,李耀东被推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由于社区成立“环保协会”这在全市、全省尚属首次,因此也受到省、市电视台以及众多媒体的报道。原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对此大加赞扬,将此列为2007年全省环保两大亮点之一。
  莫愁湖环保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在李耀东的带领下,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们坚持双月对莫愁湖湖水进行采样监测,密切监视着湖水水质的变化规律;坚持每年开展1~2项环保科技创新活动。2007年的《莫愁湖环境污染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获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8年的《莫愁湖陆生植物种类调查及研究》课题在区、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双双荣获一等奖,并被举荐到江苏省参评。
  同时,他们还配合社区街道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成功创建了“省级绿色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带领环保小卫士们到莫愁湖公园捡拾垃圾,向游客宣传环保。
  自莫愁湖环保协会成立以来,实实在在干了不少好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李耀东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赞扬声,也开启了他退休后人生旅程的第二春。
  而如今的李耀东,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渴望加入共产党,这是他政治生命中最高的理想。李耀东是在红旗下长大,长期接受的是革命传统教育,加上职业奠定了他的环保情怀,在他灵魂深处也就铸就了无法割舍的爱国、爱党情结和不同寻常的环保生活方式。
  他在食堂吃饭,从来都是他的盘子里吃得最干净;到一幢大楼里办事,跑了5个部门,他会坚持只用一个一次性纸杯,直到离开这幢大楼才丢掉。在李耀东看来,环保就在每个人的身边,虽然只是勤俭节约的小事,但却是关系环保的大事。
  李耀东常说:“我虽然组织上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思想上绝对不能放松,时时刻刻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就是一位老教授不寻常的环保人生。

  采访札记
                      攀上人生的珠穆朗玛峰
                                       高杰 李玉芳
  决定写这篇人物,我着实被李耀东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所感动。这位退休的老人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但对事业的追求却有着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一生中只关心着两件事:教育和科技。
  2009年7月的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我,被李耀东叫醒。他气喘吁吁,一边擦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急急忙满从环保布袋里掏出一本书。
  “这本书就当见面礼吧。”李耀东笑眯眯地递上了一本《市民环境教育高级读本》。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深知它的份量有多重。
  2009年4月,南京建邺区教育局社区教育办公室提出为广大市民编写8部特色教材的计划。其中的《市民环境教育高级读本》一书就请李耀东教授编写。李耀东接到主编任务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投入到编写工作中。他在原有的自编教材基础上,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新鲜内容,并从他收集的剪报中汲取有用资料,补充到新编读本中。此外,他还独树一帜,采用每过一个环保节日开讲一课的编写方式,17个环保节日编写了17讲。
  自接到编写工作以来,整整3个月,李耀东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节假日。为了抢时间、赶任务,他不顾70岁的高龄和连续的高温天气,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工作,直到后半夜才休息。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关心他的身体,他就笑着说:“没事的,虽然工作时间长了些,可是这是我喜欢干的事,也就不觉得累。”
  辛勤的付出总会伴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为他充实的晚年生活而衷心祝福,也为他无私奉献换来的奖励与荣誉真诚地道一声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