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京市水价改革研究
作者:姜文来 唐曲  文章来源:水资源环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5 22:22: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姜文来 唐曲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文章在分析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基础上,简要地回顾了北京水价调整历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收入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即将实现和既定的相关政策是北京水价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2006年居民水费占可支配收入平均为0.46%,其中低收入为0.72%,中间收入户为0.53%,高收入户为0.29%,低收入是高收入的2.5倍。文章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建议:推行阶梯水价、确立适宜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水价承受能力标准体系和建立绿色水价体系。

关键词:水资源 水价 承受能力 管理 配置

 

Research on Water Price Reform in Beijing

Jiang wenlai  Tang q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8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of water price reform in Beij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main factors which prompt water price reform include water scarcity, income increasing, the prospective outcome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nd related policies. In 2006, the ratio of water charges to average disposable income is 0.46%, to disposable income of low income people is 0.72%, to that of middle income people is 0.53%, and to that of high income people is 0.29%.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include implementing the progressive water price,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standard of water price carrying capacity and “green” water price system.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water price, carrying capacity, management, allocation

 

1、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呼唤水价改革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是世界上严重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目前有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通常说法是: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为300 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远低于人均1000 m3的重度缺水标准,水资源形势严峻。实际上,近年来,由于连年的干旱,北京市水资源状况更加严重。表1是北京市2001-2006年水资源有关情况。 

 

北京市2001-2006年水资源情况

                                单位:亿m3

项目

年份

全年

水资源总量

地表

水资源量

地下

水资源量

人均

水资源(m3)

全年

用水总量

2001

19.2

7.8

15.7

139.7

38.9

2002

16.1

5.3

14.7

114.7

34.6

2003

18.4

6.1

14.8

127.8

35.8

2004

21.4

8.2

16.5

145.1

34.6

2005

23.2

7.6

18.5

151.3

34.5

2006

24.5

6.0

18.5

157.1

34.3

说明:水资源总量是指降水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形成的总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6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16.1-24.5亿m3/年,平均为20.3亿m3/年,相应的用水量则在34.3-38.9亿m3。平均为36.6亿m3/,相差16.3 m3/年。特别指出的是,北京自产水资源人均只有114.7-157.1m3/年,平均人均仅为135.9 m3/年,远低于300 m3/年这个通常认为的数值。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85mm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m3,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m3,地下水资源24亿m3,水资源总量约38亿m32001-2006平均水资源水量比多年平均少了17.7亿m3,减少了46.5%,水资源供需形式极为严峻。

北京的主要水源地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来水量逐年减少(图1、图2),以密云水库为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年平均来水量超过12亿m3, 1980-1998年平均来水量为7亿m3, 19992003年年均来水量则只有1.69亿m3,占密云水库常年供水量4.6亿m336.7% 2004年,为了缓解北京市水资源危机,白河堡水库先后2次共计向密云水库输水近1亿m3 

1 1999-2005年密云水库来水过程图      2 1999-2005年官厅水库来水过程图

 

北京水资源短缺,北京市采取各种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耗水行业、调整水价等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呼声不断高涨,水资源短缺呼唤水价改革。

 

2、北京市水价改革历程

   北京市城市供水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在北京自来水出现之前,城市内的生活用水一直取自浅井水或河塘,由于水质较差,宫庭所用的水由玉泉山运进。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受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影响,清政府农工商部成立了“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属于“官督商办”,由德国工程师勘察设计,以孙河(今温榆河)为水源,在孙河镇设净水厂,将经过净化处理的水输送到东直门水厂,再加入漂白粉消毒送入城区,该工程1910年竣工通水,日供水能力3300 m3。直至解放前夕,全市仅有一个水厂,20眼井,供水能力86 200 m3,用水人口60万人(约占全市人口13),大部分居民仍主要靠浅井和水车送水1

    北京市水价(主要指自来水价格)水价调整经历了先简后繁的过程,解放后直到文革前,售水价格一直保持恒定不变,以后调整频率加大,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调整的频率更加频繁。1952-1997年北京市水价演变见表2

2  北京市自来水水价演变(1952-1997

                   单位:元/m3

类别

工商企业及市政

 

机关事业学校部队

 

1952-1966

0.21

0.10

0.18

0.18

1967

0.12

0.12

0.12

0.12

1983

0.21

0.10

0.18

0.12

1988

0.25

0.25

0.25

0.12

1993-1996

0.45

 

0.45

0.30

1997-

1.0

1.0

1.0

0.7

说明:(1198751日,涉外饭店为0.60,旅馆招待所0.40;(21981年起,对超计划用水单位累计收费;(31997年涉外饭店2.0元。

 

    从表2可以看出,解放后北京市的水价进行了多次调整,但1952-1966长达15年间未作变化,1967年虽然进行了调整,除工业用水略有提高之外(提高了0.02元/立方米,提高幅度为20%),其余皆大幅度下调,其中工商企业及市政下调幅度最大,降低42.9%,1983年水价调整又恢复至19521966年水平,到了1988年、1993年,自来水水价进行了大幅度提高,1988年比1983平均幅度提高了42.6%,1993年比1983年提高了162.3%。从1981年起,北京对部分用水单位的水费进行了调整。

   19912004 年期间,北京市的自来水价格经历了9次调整。200481日,北京市在经过水价听证之后,水价进行了如下调整: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工业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4.40元调整为5.60元,北京用水较多的行业是电力、冶金、化工、啤酒、饮料行业。经调查测算,水价调整后冶金、化工、电力等大工业增加成本0.1%至0.5%,啤酒、饮料等行业增加成本3%左右。洗浴业用水由原来的11.2元、31.2元、61.2元三档统一调整为61.50元,洗车业用水由21.20元调整为41.50元。居民每吨用水的实际支出费用为37元,上涨了22.33倍。

 

3、北京市水价改革推动力简要分析

 纵观北京市水资源形势,推动北京市水价改革的力量至少有4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短缺推动水价的改革

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市水价改革的最大动力。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即使有南水北调的水进入北京,依然不能彻底改变北京缺水的现实。

2)收入提高是推动水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北京市收入不断提高,这为水价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动力。表3是北京市收入情况[2]

 

3  20042006年北京市居民收入变化情况

单位:元、%

项目

 

收入水平

2004年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2006年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20062004年增加收入

2006年收入比2004年增加率

  市平均

15637.8

19978

4340.2

27.75

低收入户20%

7400.9

9798

2397.1

32.39

较较低收入户20%

14245.1

18369

4123.9

28.95

中间收入户20%

14245.1

18369

4123.9

28.95

较高收入户20%

18454.5

23095

4640.5

25.15

高收入户

29634.6

36616

6981.4

23.56

 

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市2006年和2004年相比,每人每年可支配的收入有较大的增加,全市平均增加4340.2元,增长了27.75%,如果按照收入比例的变化,低收入户增加了2397.1元,增长了32.39%,高收入户增加了6981.4元,增长23.56%

 

3)南水北调工程的即将实现为水价提高提供新动力

南水北调实施以后,北京市的水价进行调整,会推动北京市水价的调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做的一份题为《北京市各种用水户对南水北调水的可承受水价研究》的报告显示,2010年北京市民对自来水的可承受水价上限为7.94/立方米,单位用户为12.39/立方米。按此研究价格推算,北京市水价还有上升的空间。

 

4)相关的政策

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水价政策,执行这些政策是水价调整的重要力量,不能忽视。

 

4、北京市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水价承受能力是水价改革的主要基础,利用统计资料,作者对2004年、2006年北京市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见表4

 

4  20042006北京市居民水费承受能力

                                          单位:元、%  

 

收入水平

2004年水费支出

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水费/平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水费/消费支出

2006年水费支出

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水费/平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水费/消费支出

全 市平均

86.3

15637.8

0.55

12200.4

0.71

91

19978

0.46

14825

0.61

低收入户20%

74.6

7400.9

1.0

7395.4

1.0

71

9738

0.72

8911

0.80

较低收入户20%

75.7

10960.8

0.69

10009.4

0.76

91

1439

0.63

12436

0.73

中间收入户20%

84.0

14245.1

0.59

11115.4

0.76

91

18369

0.53

14080

0.65

较高收入户20%

94.6

18454.5

0.51

13907.0

0.68

98

23095

0.42

16452

0.60

高收入户

106.7

29634.6

0.36

19969.7

0.53

107

36616

0.29

23520

0.45

 

从表4可以看出,以2006年为例,全市水费占平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0.46%,其中低收入为0.72%,高收入户为0.29%,中间收入户为0.53%,低收入是高收入的2.5倍,中间收入户是高收入户的1.83倍。相对可支配收入而言,低收入阶层比高收入阶层花费更多的金钱用于水费的支出,增加了其贫困的程度。

   2004年和2006年相比,北京市无论哪个阶层水费占可支配的收入都下降了,平均下降了0.09%,只是幅度存在差异,其中低收入阶层下降了0.28%,中间收入阶层0.06%,高收入阶层下降了0.07%。此比例的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水价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5、水价改革几点建议

  5.1、建议推行阶梯水价

   2004年北京水价听证会会上,就实行阶梯水价进行了听证,有相当多的代表就此发表了意见,同意实施阶梯水价,但在水价改革进行出台时,阶梯水价并没有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技术条件不成熟,涉及查表到户、水表更换、人户分离、一户多房、人口确定等具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阶梯式水价按原定计划实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出版的《2006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资料,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已有16个城市实施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北京可以充分汲取兄弟城市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条件,尽快推行阶梯式水价。

水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与人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百姓提供优质、价廉的水资源、维护水资源配置中的公平,即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对多占用水资源的个体和组织进行高收费也体现了公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阶层水费占可支出的比例更低,2006年仅为0.29%,他们也是用水量比较大的用户。阶梯水价的实施可以在用水量方面找到基本平衡点。根据笔者调查,相当多的人对提高水价有意见,大部分倾向于实行阶梯式水价。

 

  5.2、确立适宜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水价承受能力标准体系

水价对水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其作用是有限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是准商品,不可能对水资源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只能是政府调控下的市场调节,其水价调控作用及其有限,那些完全寄希望于水价调整水资源配置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这是一个比较权威的部门研究得结论: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水费支出占居民家庭收人2.5%时,人们才会考虑节约用水,达到5%时,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达到10%时,人们会考虑水的重复利用,并且结合国外的一些情况,建议我国水费占居民家庭收入的2.5%-5%。作者认为,这个建议值得认真讨论。如果按照这个建议进行推算,北京市2006年每人水费平均将增加到499.45元,比现在91元增加408.45元,水价比现在增长5.48倍,也就是水价为20.3/立方米,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将水价进行孤立地看待,没有将其放在大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看,没有将其作为人权或者政治的背景下看到这个问题。如北京市的房价很高,房价继续高涨,普通中低收入阶层买房越来越难。2006年北京市年人均收入19978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平均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低的20%的人群的收入之和是最高的20%人群的4.7%,收入差距大,只以平均数来解决问题是不合适的。200612月,四环内三环外楼盘均价达到15650元,对于购房人而言,大部分收入都去用来置房了,干了一辈子最后的财富就是一套房。实事求是地说,能购买房子的人收入还是可观的。这是现实,水价的制定应该考虑这个现实,不能期待水价大幅度提高来解决居民的用水节约问题。

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评价水价承受能力的参考标准在3-5%或者2.5-5%,这个数字比较高,不符合国情,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核定。作者粗略地进行估算,此数值可能在1%左右,甚至可能更低,具体数字可以进一步研究确定。

确立适宜的水价承受能力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认真加以研究。

 

  5.3、建立绿色水价体系

绿色是近几十年来经常提到的名词,其内涵并非纯指颜色中的绿色,它有深刻的环保内涵,具有“环保的、与环境协调和谐的、人类适应环境的、安全的”的含义,绿色一词已贯穿于社会各个层面,如绿色食品、绿色投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贸易、绿色产业等。绿色水利并不只是在水利前面加戴上“绿色”的帽子,它具有新的深刻的内涵。所谓的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且节水高效的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绿色水利是一种新的理念,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水利中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的水利发展观,它是中国水利发展的方向。

绿色水价就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水价。它是实现绿色水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价的调整,实现水资源环境的保护、高效利用和节约[3]

目前我国的水价体系还没有“绿化”,需要建立起绿色水价体系。绿色水价体系包括多个层次方面,在水价成本中,要考虑环境保护,在水价比价关系中,充分考虑环境,形成水价保护环境的体系。建议在我国研究并逐步实施绿色水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北京市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 姜文来.绿色水利:水资源与环境新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