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态基础设施导向的区域空间规划战略 | ||||||||||||||||||||||||||||||||||||||||||||||||||||||||||||||||||||||||
作者:汪洋 赵万民 段…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2009年第4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3 8:58: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3.2 EI的综合识别 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是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考虑的,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纯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较大差异。EI识别过程的本质是对具体空间单元生态服务功能大小的判别过程,生态服务功能越强的区域越有可能构成EI。具体到前述九个标志变量,其逻辑关系应为:高程较低或较高的区域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地形复杂的区域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生物量大的区域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林草地和水域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发生地(或潜在发生地)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人类活动强度弱的区域构成EI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即使是在EI内部,其各个空间组成部分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于此,就有必要在划分出不同类型的EI,以表达其各自服务功能的大小和特点。在综合考虑前述九个变量的基础上,应用空间图层叠加模型来计算各空间地块的EI可能性指数[34-36](图11),并根据指数相对大小来划分EI类型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该方法中各要素的权重采用Delphi方法[37-38]计算。
表1 EI综合评价指标表
4 EI导向的空间规划 4.1 EI空间控制及导向 萝岗的EI系统在空间上表现为三种类型(图12),主要包括:①核心型EI基底系统。作为萝岗EI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具有环境净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生物遗传基因库维持等重要生态功能。从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来看,该系统必须予以严格保护,制定确切的保护红线,编制控制性保护规划,以使该系统向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生态平衡的良性方向发展。②过渡—缓冲型EI维持系统。该系统正由自然生态系统向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转换,目前多为城市郊区农业种植过度带。该区域的人工活动规模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人工雕琢痕迹加深。可以通过构建生态种植农业园区、组织人工生态廊道、网络等方式使其与核心型EI系统保持联系、避免向生态孤岛的方向演化。③非EI人工系统:该系统是人类活动占主导的人工生态系统,多为城市建成区。该区域人口高度集中、其他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可以利用区内现有的自然、人工斑块(如山体、公园绿地)、通过主干交通网络和城市水网河流建设生物廊道,使其与核心型EI、过渡—缓冲型EI保持联系,从而产生物质、能量和基因的流动,形成镶嵌型的生态空间结构,进而形成具有高度联通性的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萝岗的核心型EI和过渡型EI基本决定了区域空间的发展模式,非生态基础设施(Ⅳ型区域)空间即为最优的城市发展区域,该区域大部分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属于传统的老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向北扩展,城市的扩展方向应首选科学城片区。除此以外,萝岗区可供建设用地主要就集中在中心区和永和组团,这些区域的可供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多为缓冲型EI,且多被北边和西边的山体阻隔,不可避免的形成独立的发展组团。往北扩展,即现在的九佛和这镇龙片区,该片区的EI指数较低,多为非EI区域或缓冲型EI区域,可用地连片、规模较大,但同时在空间结构上也有其弱点:第一是其现状的城市发展规模不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第二是其区位条件不是最优的,离广州母城距离稍远;第三是北部的九佛、镇龙片区无大型的河流水库,城市供水来源是城市扩展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由此,该区域的城市发展规模应适当控制,结合原有的第一产业特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4.2 空间规划战略 根据EI的类型及空间结构特征,提出萝岗的空间规划模式(图13):(1)三环,即由核心型EI构成的三个绿环圈层,分别为:①西北生态环:主要包括黄麻生态保护区、天鹿湖生态公园、黄鳝田生态保护区、向东生态保护区等;②中部生态环:主要包括何木仃森林公园、水声森林公园、永和水源地等;③鹩哥髻山生态环:主要包括鹩哥髻山生态、刘村长坑森林公园等。(2)六廊,即由过渡—缓冲型EI和四条主干交通网络绿化带构成区域性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由境内的放射状山体绿地防护林带、农田、旱地和高级交通网络绿化带构成。作为生态廊道的绿地空间必须保证一定的宽度和必要的生态多样性程度,尽量构建乔、灌、草、农作物相结合的植被层次,以提供良好的生物通过性和繁衍空间。规划以山、水、林、园等自然生态要素为基础,区域生态环廊模式下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以保证各种EI的空间连通性。(3)五组团(城市组团)。分别为东区组团、中心区组团、永和组团、九佛组团和镇龙组团。根据萝岗天然的EI空间阻隔型空间结构,加强六个组团之间的生态网络建设、突出带状效果、构筑网络的整体性和渗透性。必须使主要交通网络的防护绿地达到一定的宽度,因其担负了连接生态板块、EI系统空间联系的生态功能。
图13:EI导向的萝岗区空间规划战略
图12:萝岗区EI识别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