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3 9:30: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106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 二、自然环境 (图1)为保护区自然景观
南麂列岛由33个、14个暗礁、21个干出礁、55个明礁组成,平均海拔70~80米,最高峰海拔229米,为大山。最大岛为南麂岛,面积720公顷,海岸线长3009公里,气候年均温16.5℃,全年无霜,年降水量1164毫米。影响本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5次。 三、区内生物资源 区内海洋贝类有403种,约占我国海洋贝类的30%,占浙江沿海贝类总数的80%。贝类中分布潮间带的贝类196种,分布于潮下带浅海的贝类255种。其中14种为国内首次记录,22种至少尚未在我国其他沿海发现。海洋鱼类368种,虾、蟹180种;海洋藻类174种,约占我国藻类总种数的20%,其中蓝藻2种,红藻102种,褐藻34种,绿藻30种。
(图2)为保护区内的藻类植物羊栖菜,高约1米,既可食用,也可药用。
保护区按功能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开发区。核心保护区有三处,最大的沙岙——龙船礁(图3),面积共663公顷。保护区内众多的小岛,各具特色。大擂岛、竹岛生长大量的水仙花,俗称“水仙花岛”;此外还有蛇岛、鸟岛等。
南麂列岛的三盘尾则怪石众多,岩壁耸秀,草坪如茵,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四、保护意义 1、保护区贝藻类种类之多,区域性之广、区系之复杂为全国罕见。 2、保护区藻类具有温带、热带两种区系特征和地域上的断裂分布现象。 3、可以作为我国海洋贝藻类“南种北移”、“北种南移”的重要引种驯化基地和合理利用贝藻类资源的示范工程研究基地及科研基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