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3 9:30: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1975年建立,国家将鸟岛列为全国八大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青海鸟岛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1994年,青海湖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为56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刚察、共和及海晏三县交汇处。

 

二、自然概况

 

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四周有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环绕,海拔3196m,湖面东西最长106km,南北最宽63km,周长360km。湖水面积4573km2,鸟岛西北部地势平坦,沿湖一带有大片的沼泽和湿草地,周围为湖水环抱,人畜难以进入环境幽静,是鸟类栖息、繁殖的理想生态环境(图1),保护区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温为4℃左右,年降水量336.8mm,每年12月~第二年3月,湖面冰封,冰层最大厚度为60cm~80cm。

 

青海湖水源来自南面和北面山区冰雪融化形成的布哈河,沙乐河和许许多多小河流。


 图1 三块石

 

三、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各种候鸟、留鸟、旅鸟,共计180多种,种群数量大的有斑头雁2300对,鸬鹚500多对、棕头鸥6500对、鱼欧几百对、普通秋沙鸭、凤头潜鸭、赤麻鸭、燕欧等。青海湖最著名的鱼类要数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每年5、6月间,是湟鱼产卵盛期,也是各种水鸟集聚鸟岛之时,故有今日鸟岛奇观。

 

保护区的水禽以候鸟为主,既有夏候鸟,又有冬候鸟,也有春秋两季迁徙过程中在此栖息的旅鸟,特别是雁鸭类。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玉带海雕,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

 

(一)斑头雁(图2)

 

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羽毛丰厚,不适应南方炎热多雨的夏季,需要找一个气候凉爽,水草丰美,环境开阔、安静的地方繁殖后代。其羽毛、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它的肉肥嫩,是肉、羽兼用的经济鸟类。

 

      

       2 斑头雁             斑头雁雏鸟

 

一对配偶的斑头雁,感情笃深,雌鸟孵窝,雄鸟则侍立一旁,一方有失,另一方则便终身守节。

 

(二)鱼鸥(图3)

 

头褐色,上体灰白色,颈和腹白色,翅羽端部黑色。羽毛素净,体形矫健,主要食鱼。

 

3 鱼鸥

 

(三)棕头鸥(图4)

 

因头呈棕褐色而得名,背羽灰色,行动敏捷,主要食鱼。


 

4 棕头鸥

 

(四)鸬鹚(图5)

 

全身黑色,常栖息于悬崖峭壁及岩缘上,居高临下,伺机喙鱼。


 

5 鸬鹚

 

 

(五)黑颈鹤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鸟纲、鹤科,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最稀有、最珍贵的品种,也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徒禽。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前方裸区呈暗红色。

 

黑颈鹤体态优美,轻盈如仙,色调和谐,惹人喜爱。肉、骨、胃均可入药,为全世界注目的珍禽。青海省是黑颈鹤的故乡。每年3月迁移到青海、西藏、四川北部和新疆等地繁殖。同年9月开始结群迁移到贵州北部、云南东北部、西北和西藏中、南部越冬。

 

四、植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植物约有50种,均为草本植物。湿草地、沼泽地植被以禾本科的赖草、早熟禾、针茅等,莎草科的多种莎草,以及菊科、藜科、蓼科等组成。沿河有一些矮柳树灌丛。沿海浅水区,生长着丰盛的水草如香蒲和多种浮游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料,而鸟禽的粪便又肥沃了土壤和植被,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保护区内无国家保护植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