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莱斯特·布朗感动北大
作者:本报记者 步雪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30 11:00:57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石油可以被替代,但是水却没有任何替代物。”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的演讲一开始,就把同学们带进了对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之中。

  3月21日晚,应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和北京当代世界发展研究院的邀请,世界著名的旨在提供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构想及经济转变途径的环境研究机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带着他的新书《地球不堪重负———水位下降、气温上升时代的粮食安全挑战》来到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首倡者之一,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给同学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这些年来,石油价格的上升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对石油储量下降的关注,但是因超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其实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今天为满足食物需要而超采,是以明日食物生产减少为代价的。”清瘦的脸庞,深邃的眼神,布朗先生的言谈话语间显露着一位智者的博大与忧思。

  布朗先生说,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超过了过去的400万年,经济的增长则更为显著。人类需求的增加使得地球不堪重负,许多方面超出了地球提供食物、水和人类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自然能力。农业是经济结构中对水最为敏感的部分,约有70%的水用于农田的灌溉,水资源的匮乏将直接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气温上升是未来人类食品安全的另一大威胁。农业生态学家的研究表明,农作物在生长季节,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产量就会下降10%。而食品安全的问题将直接导致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针对中国,布朗先生谈到了三个令人不安的因素。一是耕地被转为非农业用途和被荒漠化吞噬;二是蓄水层耗竭导致灌溉用水的减少;三是农民难于从增加谷物产量中获利。但他表示对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有信心:“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示出中国在经济方面随机应变的非凡能力。中国要开发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既是环境上可持续的,又能适合中国的现有条件。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巨大任务,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坚强的领导。”他认为中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地使用清洁能源,同时注重土地沙漠化的问题,保持土地的可持续性。在谈到中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时,布朗先生表示,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要考虑它的实践性,使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循环性。

  布朗先生的演讲赢得了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宁同学表示,自己不是学环境专业的,但对布朗先生的演讲感触很深。以前她很少考虑环境问题,用一次性筷子、纸巾都很随意。听了布朗先生的演讲,感觉很羞愧:“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环保投入。我们学生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呼吁更多的人投入环境保护。”就读环境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何钢说:“以前很早就读过布朗先生的书,他的很多观点对我都很有启发。他以一个学者的视角观察中国的社会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我国的国土承载力和发展模式的问题。”

  布朗先生的老朋友介绍,布朗先生三十年来一直不开汽车;他的衣袋里一直装着一块手帕,他说不愿意用纸巾而让森林变成垃圾。这位71岁高龄的老先生带给中国学生的不仅仅是关于世界发展的精辟观点,更有他为了这不堪重负的地球而奔走呼告、身体力行的深深震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