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 |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3 11:17: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7333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北部,在大川头、灌水、双山子、八河川四个乡的交界处,属千山山脉南麓。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深切割的中山山地,岭谷相间分布,最低海拔404米,最高峰四方顶海拔1270米,并以重峰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延伸,有较大沟谷11条,深达200~600米。区内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湿润,年均气温为6.4℃;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是东北地区暴雨中心之一。保护区内有南股河、北股河、蒲石河、牛毛生河四条宽甸县较大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200多种,菌类365种,苔藓262种,地衣156种。区系起源古老,具有过渡性。古老残遗植物有茶冬槭、青楷槭、花楷槭、红松、沙松、蒙古柞、黄桦为长白植物成分;而赤松、玉铃花等则为华北植物区系。 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1)海拔4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以蒙古栎林、核桃楸林为主。 (2)海拔400~1100米之间为红松针阔混交林带(图1),有少量沙松、紫杉、阔叶树以枫桦为主,混生有色木、花曲柳、千金榆等。 (3)海拔1100~1200米之间是鱼鳞松、冷杉针叶林带,并混生岳桦、紫椴、花楷槭等。 (4)1200米以上为岳桦矮曲林带及草甸,混生红丁香、桦等。
区内国家保护植物有:人参、刺人参、钻天柳、水曲柳、天麻、平贝母、野大豆、天女木兰、核桃楸等12种。还有一些苔藓,如刺叶护蒴苔、毛叶梳藓,除日本少量分布外,只在该区生长,十分珍贵。真菌松绒蘑仅在该区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研究价值。 人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有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根状茎很短,多不明显。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小叶3~5枚。初夏开花,花小,淡黄绿色,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扁球形,红色。为“关东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根含皂苷、人参酸、挥发油、植物甾醇、维生素等;根可入药,功能为补元气、生津液,主治虚脱、虚喘、崩漏失血、惊悸等。小剂量提高心脏收缩力和频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则抑制心脏收缩力和中枢神经系统。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黑熊、麝、红隼、苍鹰、金雕、鸳鸯、花尾榛鸡等24种。 有代表性的动物——花尾榛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辽宁省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国林蛙是保护区的优势种,可以说随处可见。保护区内还有十几种鱼类,其中细鳞鱼属国家保护动物。 五、旅游资源 保护区不仅林木葱郁,山川秀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四季风光变化无穷,春天杜鹃映红(图2),夏季气候宜人,秋季枫柞黄红映辉(图3),冬天白雪皑皑。总之,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形成了许多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景点。 |
![]() ![]() |